第743章 此令千古未有(2 / 2)

在國子監中,初入國子監的監生可以在正義、崇誌、廣業三堂讀書,學分攢夠後,升級進入修道和誠心二堂,這就是最基礎的分班了。

李東陽幾人目光也落在嚴成錦身上。

他們自幼同老師讀書,達者為先,並不太講究年紀。

嚴成錦自然不可能說每個年紀的智力不同:“讀書講究悟性與見識,寫出的文章高下立判,幼童見聞不如弱冠書生,弱冠書生又不如老儒生,故需因材施教。”

既然是從教育開始入手,要整該就要徹底。

朱厚照被抽得渾身火辣辣地痛,“準、準乞。”

……

禮部值房。

禮部尚書靳貴看著新皇的旨意,要禮部給天下私塾訂製教案,編入算學。

主簿和郎中們坐在值房中,商議新皇的政令。

“蒙學隻教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

“如今卻要編入算學。”

靳貴捋著胡須,他與蔣冕私自商討過,這是新皇下的旨意。

“此舉與新皇實現盛世大治有何好處?徒增靡費和禮部任務罷了!”

他聽說,新皇在太上皇前麵立下誓言,國稅和人口均要翻一倍。

“定是嚴成錦蠱惑新皇,但如今政令下來,隻能先推行政令。”

翰林將此事傳開,百官自然不相信這道政令會讓天下有什麼變化。

徒增一些讀書人罷了。

翌日,早朝。

太上皇弘治坐在禦座上,朱厚照站在劉健的前麵,被揍一頓後無任何後遺症。

到內閣議事了。

嚴成錦站出來一步:“臣懇請新皇,將天下私塾,納入禮部管轄。”

禮部隻管轄國子監。

天下的私塾和學院,並不歸屬禮部管轄。

故而,大明的教育係統基本為零,要比弘治朝的政績翻一翻,這就是政績之一。

老高不會大放厥詞就是了,朱厚照渾不在意地道:“準乞。”

“且慢!”

禮部尚書靳貴站出來:“學院和私塾乃是地方士紳和官員辦置,為何要朝廷管製?”

百官紛紛回過頭來。

禮部隻管國子監,是由於國子監的監生可以入朝為官。

但私塾和學院的學生,或許連鄉試也考不上。

“這便要說到本官第二個方法,設立教籍歸於禮部之下,授學優異的先生,可領朝廷俸祿,如此一來,才有人願意當先生。”

秀才考不上科舉,多去當賬房和商賈。

在百姓辦的私塾講學,那是要餓死的,故沒幾個秀才願意當先生。

設立教籍,變成公職人員,像衙門的縣令一樣領取俸祿,秀才們才會趨之若鶩。

保證私塾製和教育可以真正推行天下。

劉健喟歎道:“新設教籍,天下有多少先生,朝廷又要平添一筆巨大的靡費。”

私塾是百姓自己花錢雇先生。

入了教籍,由朝廷每月發銀子,這得花去多少銀兩?

大臣頷首點頭。

除了國子監,沒有聽說過哪個朝廷會管理私塾和書院,由朝廷來發銀子。

嚴成錦越來越過分了。

朱厚照輕哼一聲:“老高說得有理,你們怎麼都不同意?”

太上皇弘治掃視一圈,看向大殿中道:“此事再議,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