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大吏治(1 / 2)

從都察院衙門出來,

嚴成錦入宮來到奉天殿,朗聲道:“臣請乞赦免張彩。”

劉健未見過此子為官員免罪,不由思索起來。

蔣冕和謝遷麵色各異,也不信嚴成錦會這般好心。

“準乞。”太上皇弘治站起身來:“滿加剌和島國屯兵太多,加重地方賦稅,可要裁減?”

固定的良田畝數,隻能養活固定的人口。

一畝良田隻能養活一家三口人。

滿加剌和島國的土地畝數固定,養活大明的幾十萬軍隊,百姓不堪重負,置之不理藩國會起兵反抗。

謝遷道:“滿加剌國的銀礦已開采大半,可裁撤五萬軍隊回京。”

“馬六甲是東西海上交易的關口,弗朗機人從西方來,必經過馬六甲海峽,大明的商船也如此,裁撤軍隊,不如以商養民。”朱厚照道。

在滿加剌和島國設立賦稅港口,可售賣大明的經濟作物。

是一筆數額龐大的財富。

百姓在貿易中充當力役,可如良鄉般賺取工錢。

太上皇弘治和諸公沉默下來。

蔣冕道:“如今藩國和百姓都有反心,即便讓他們富足,也不會隨從大明。”

李東陽點頭表示讚成。

“在島國和滿加剌設立孔子學院,可教化海外愚民,真正歸降大明。”嚴成錦道。

孔子學院的作用,像布道的教會。

是時候放山東孔廟的儒生出海了。

他們在海外建立思想禁錮,讓番人礙於道德束縛,不忍心反抗。

太上皇弘治露出疑惑之色:“儒學還有這等作用?”

“儒學中所講,知恩不報非君子,若人人以君子的德行約束自己,會比如今的番民更易管教。”嚴成錦道。

建立孔子學院,不僅是為弘揚大明的文化。

更是令番民人人都做君子,別動不動就以武力解決。

……

貴州,龍場。

川民藍廷瑞領兵起事,向湖廣進發,被王守仁領兵打得節節敗退,藏身於龍場中。

今日,王守仁領兵入龍場,剿滅賊寇,川民起兵一事告捷。

“南方竟有如此貧病交加之地。”

百姓沒有穿好衣服就在光天化日下走動,個個精瘦如猴。

茅屋乃是用橫木搭建起來,百姓不懂建築,連一塊土石都沒用,或居住在山崖的崖洞中。

總官兵孫純道:“與我等無關,還是先回京繳旨吧。”

“本官立誌為生民立命,不能就此回去,我修書一封,勞煩孫將軍帶給嚴大人。”

王守仁決意留在龍場。

這裏的百姓眾多,但無教書先生敢來龍場講學,地方駐守對龍場避之不及。

王守仁在山上半崖的石洞居住下來,這裏原擺放著一口新棺材,被他鋪上幹草,當成床榻。

龍場的土人聽不懂官話,第一日授學無人來聽。

傍晚時,山腳有樵夫的歌聲傳來。

王守仁靈機微動,翌日大清早就站在崖口上唱歌。

土人被歌聲吸引,紛紛來崖洞一看究竟。

王守仁展書,開始講儒學和心學。

……

京城,嚴府。

嚴成錦從院外回來準備更衣,李清娥從惠民藥局回到府中,休養兩月身體漸漸恢複。

有一雙兒女要照顧,每日有些自顧不暇。

“夫君自己穿衣吧,方來將褲子尿濕了,需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