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入宮受學(2 / 2)

嚴成錦閱內閣疏奏,知道太上皇今日又有兩件功績,可以貼在板上。

他目光如泉水般清澈,真誠地道:“無功績,但新皇可以興修京城,到江南的官道,可令南北直隸,以及沿途各府,商貿興盛。”

京城前往南昌時,嚴成錦看到各府官道,窄小得容不下了三輛馬車。

更重要是,需繞道很遠,無能直達的官道。

其他地方可先不修,但京城到江南,需修出一條筆直平坦的官道。

交通便利,才能能好的發展經濟,讓南北商貿更密切。

但花費靡費巨大,百官不想將銀子花費在修路上,需由朱厚照來提。

上朝了,太上皇弘治不禁深深地凝視朱厚照,來了興致,道:“諸公今日,有何事要奏?”

王瓊不疾不徐,躬身道:“兩京十五道修建私塾五十二座,已結算靡費,共計白銀三萬六千兩。”

私塾在各地興建,除去買材料,支付力役工錢,還要聘請先生。

靡費清算完成,意味著一切就緒,孩童可以入學讀書。

蕭敬拿過狼毫,在奏本上寫下,貼上黃花梨板子。

太上皇弘治麵色露出今日第一縷笑意。

劉健和李東陽幾人凝視著黃花梨木板。

這算一件善政,可以預見的是,三五年後,天下識字的人越來越多。

政令推行越快,百姓識字多了,便能懂更多的道理。

為何南蠻之地起事多,還不是由於刁民不識字?

朱厚照生氣的是,這明明是老高諫言的功績,卻被父皇寫在板上,“父皇,兒臣要新修京城至南直隸的官道。”

大殿中安靜極了。

新修官道需要花費的靡費和力役龐大。

北直隸到南直隸已經有一條官道,再修一條就是多此一舉的節奏。

王瓊張張嘴巴,可仔細想來,又是嚴成錦向新皇諫言的,他囁嚅著聲音,提醒道:“修繕需要靡費……”

太上皇弘治也對修南北的官道沒有興趣。

“南北多以漕運為主,商賈若有重物需要運載,可以走大運河,大運河剛拓寬過十幾丈,可以走大船。”

修路就是肉包子打狗,靡費有去無回,看不見回報。

張升覺得有道理,撚著胡子認真道:“新皇不能為了政績,胡亂下聖旨。”

嚴成錦眸中閃過一抹神采。

隨著小冰河期的來臨,大運河凍結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太上皇和諸公不知道。

朝廷若隻依賴大運河一條運輸通道,剛興盛的商業會被漸漸冷卻,增長不起來。

旋即,他組織語言,連忙道:“南北雖有大運河,可冬春凍結南北段,不能走商。

若有南北官道,不論春秋,南北商貿暢通無阻。”

太上皇弘治和劉健等人各自沉默了片刻,大運河結冰,船是一點也走不了。

官道上有雪,卻不妨礙馬車通行。

嚴成錦也懶得囉嗦,在諸公開口前,認真的道:“在官道上設置鈔關,冬天也能收取鈔關稅。”

太上皇弘治思考了一會兒,看向王瓊道:“戶部先擬算靡費,寡人看過後再議。”

“送去東暖閣,這是兒臣的政績,兒臣自行定奪。”朱厚照道。

太上皇弘治麵色慘白,肩膀氣得微微顫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