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一年兩次征兵兩次退役。
在無戰事的情況下,也能保持軍隊的實力,防止士卒老齡化和製度腐朽。
兵部主簿張綸躬身:“臣以為,不當全換,換五萬人足矣。”
抽人太多,傷農。
諸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顯然是有些琢磨不定。
崔岩開口:“臣以為,當命九邊總兵傳回數額,如若真是如此,也不得不換。”
太上皇弘治思索片刻,點了點頭,很快就散了殿議。
回到府上,嚴成錦讓何能傳王不歲來。
見又要傳物件,王不歲為難道:“大人,如今都不往唐宋國走商了。”
“說說看。”
“具體小的也不知道,總而言之,朝廷下了旨意,去唐宋國的商貨要嚴查。”王不歲小心翼翼的道。
嚴成錦麵色微動,朱厚照這廝什麼時候下的聖旨……
看來以後不能走這條道了。
嚴成錦倒是想告訴朱厚照,但這貨的嘴上沒帶把,諸公隨後就會知道,彼時,離提桶跑路不遠了。
……
晃眼兩月過去,九邊還未傳回書信。
大清晨,劉來若有所思的等在午門月洞前。
見嚴成錦來忙走上前去,“大人,學生有事要稟報。”
午門旁,官員側頭瞥了眼,戀戀不舍的走入月洞。
劉來將嚴成錦拉到一旁,比他還謹慎,小聲道:“家父這回,真致仕了。”
嚴成錦也不記得劉健請辭了幾次,馬文升已經在京城呆了幾年,每日,王越良鄉學院飲茶,含飴弄孫幾年。
劉健再不退休,怕也沒命享福。
劉來道:“內閣又變成了六人,不知李公,謝公和大人,誰會是首輔?”
文華殿,
太上皇弘治坐在禦座上,露出些許惋惜之色,再不讓劉公致仕,良心實在過意不去。
“劉師傅要返鄉?”
劉健道:“臣還未有返鄉打算,京城有養濟院,聽聞頗為熱鬧,臣擇日便搬去。”
太上皇弘治疑惑,看向旁邊的蕭敬。
蕭敬忙解釋:“良鄉商會弄的,王越也在其中,就在武子監旁的大院,有一些官員…”
養濟院,原本是高皇帝為安置殘病不能生者。
嚴成錦卻說方便查致仕後的汙吏,大肆改造了一番。
太上皇弘治頷首點頭,日後也能見到劉公,心中釋然。
早朝,諸公未看見劉健上朝,心中有些猜測。
嚴成錦心中一動,若排輩,如今他是內閣三輔,首輔空著,努力一下,有一步到位的可能。
兵部遞上疏奏。
太上皇弘治注視著疏奏,臉上微微一動,抬頭看向諸公。
“諸位以為如何?”
“大同和宣府年逾五十者,共有六萬人,逾四十者,共有十二萬人,臣以為當換。”蔣冕開口道。
王瓊看向太上皇道:“按舊例,需給一筆銀子,如此龐大的人數……臣是怕傷農。”
撫恤銀,一個人就要幾兩銀子。
談銀子傷智商,諸公閉口不語。
李東陽摸著胡須,“若全部裁撤,以耕田償給,這筆銀子便不用墊付。”
“臣以為不可。”
太上皇弘治看向內閣,循著那道聲音的方向。
諸公見是嚴成錦開口,便立即凝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