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臣攤牌了(1 / 2)

文華殿,

太上皇弘治背負著手,武定侯和平江伯歸根結底還是藩王製的弊政。

祖宗封爵後,久而久之,子孫後代就敗壞了。

可朝廷又不敢輕易動藩王製。

“武定侯和平江伯接連如此,諸公以為該如何?”

大殿中能說上話的都是聰明人,嚴成錦站在一旁默不作聲,動藩王製需考慮周全。

不過,靖難之役後,文皇帝朱棣為了防止有人效仿他起兵。

除了武定侯這類鎮守邊關的藩王。

其他潘王,多沒有兵權,與朱允炆時相比,藩王想要造反其實已經很難了。

朝廷不許跟文武大臣往來,雖然能防造反,但防不住藩王貪腐,而且越來越肥。

蔣冕躬身:“臣以為,當謹慎考慮!”

大臣們頷首點頭,表示深以為然。

廷議散後,楊廷和好奇的想了很久,嚴成錦說出海有不妥之處?

終於忍不住來到都察院值房。

嚴成錦正想著武定侯的事,怎麼與楊廷和一起諫言,楊廷和就心有感應似的來了。

楊廷和邁步走進值房,注意到側旁不遠的大書案邊,嚴成錦正拿著翻開頁麵的新明律坐在椅子上。

“嚴大人是在等本官吧?說說看!”

“楊大人別急,茶來。”

見嚴成錦麵色緩和,又派人給他斟茶,楊廷和心中暗鬆一口氣。

此子總算不防著他了。

“本官來是要與你說正事!千萬不可勸阻朝廷派船,晚了銀山都被弗朗機人占去了,你不知道弗朗機有多少海船。”

“楊大人知道?”

“不知道,總而言之,你不要勸阻就是了!”

楊廷和看見此子這般問來問去,心中還是習慣性有些不喜。

“本官不是勸阻朝廷,是不相信楊大人,眼下武定侯被押送回京城,本官正有一事請乞,如果楊大人敢一同諫言,本官就相信楊大人。”

楊廷和的臉色不太好看,仔細琢磨片刻,突然盯著嚴成錦問道。

“你說。”

“初代平江伯和武定侯立下功勳,但子孫後代蒙受恩蔭,不學無術,還魚肉百姓,為禍一方。

本官想廢除藩王世襲,三代以後,不再蒙受恩蔭。”

藩王的弊政,是封建王朝的痼疾。

隨著時間推移,大多藩王隻會越來越富裕,意味著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加速衰亡。

但立下軍功,該封王還是要封王的。

止於三代,令後世子孫仍需立功,才能另立為藩王,就能製止藩王成為朝廷的負擔。

像上一世,也沒有世襲將軍的說法。

楊廷和握著茶杯的手僵硬一下,心神受到不小的衝擊,又看了看不遠處的葉準。

嚴成錦先是得罪士紳,現在又要得罪藩王。

可以預料,沒有一個藩王會同意。

“楊大人不敢?”

楊廷和眸中光芒閃爍,瞳孔抖動幾下,“你可知道,無人敢動藩王製?”

盡管去弗朗機國遊曆開闊了眼界。

但他骨子裏還是士紳,能接受的程度,也就是開開海禁,派大船出海,不敢動士紳和官員的利益。

現在讓他搞藩王製,他還真要深思。

嚴成錦從櫃底抽出一本冊子,“若都察院真查,不知能揪出多少平江伯這樣的藩王,不趁武定侯入京問罪時請乞,大明談何盛世可言?”

楊廷和看了幾眼,艱難的咽了口唾沫:“你知道商鞅下場?”

“車裂,本官記得還鞭屍了?”

“你知道就好,我不會泄露此事,你也不要在朝堂上諫言,咱們開開絲路,整飭整飭鹽商就好。”楊廷和忙將冊子遞給嚴成錦,起身告辭。

嚴成錦:“……”

看來楊廷和膽子不夠,得去找朱厚照了。

一旁的葉準想了想,決定稟報太上皇弘治。

……

奉天殿,

閱完河東鹽商賣餘鹽的疏奏,太上皇弘治正要遣退諸公,小憩一會兒。

視線中,小太監正漫步朝大殿中央走來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