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變化 第四章 (二)(1 / 2)

公司近期有大動向。年初高層有人透露,集團公司正在籌劃把優勢業務拿出來,單獨成立一個實體,包裝上市。真是這樣的話,王勝男將來就是上市公司董秘,或許前景過於美好才讓她懊惱過去的眼光,急於甩掉包袱,輕裝前行。坦白講,逄麗還是挺欣賞她的做事能力。王勝男則對逄麗表現出刻意的尊重,從這點逄麗就能看出,她知道的事情不少。另外,憑借女人的直覺,這個女人是她進一步提升的勁敵。因此,跟她接觸起來特別留心。

傳言很快得到證實,集團公司成立了資產重組小組,小組聘請的財務公司已經注冊好一家新的公司,正與好幾家金融公司洽談做特約融資方。如果集團公司啟動核心資產剝離,可能進行管理層收購,這是個人財富翻倍的絕好機會。公司裏暗流湧動,重要的管理人員都削尖腦袋往裏擠,要當新公司的股東。主持工作的蕭總從台灣聘請回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的顧問,經過幾方研究,初步出台職工持股的方案。這一係列緊鑼密鼓的動作,讓逄麗的心也開始癢癢,盡管她明知道自己根基和資曆太淺,機會不大,輪到王勝男也輪不到她,除非有特殊途徑。

逄麗目前唯一能依賴的人隻有何康寧,何康寧的本事她倒是見識過。去年,他把孫總的兒子降分錄取到長江大學,按說,孫總兒子的高考分數連本科線都夠不著。何康寧利用他校董的特招名額,以親屬的名義將他的檔案調進長江大學。當時孫總千恩萬謝,打來五十萬到逄麗的卡上。逄麗很驚訝,原來還有這樣的方式。何康寧似乎還做過類似的事情,他把另外一個來求他的當事人改成少數民族,按特殊政策,降五十分錄取。那些趴在書桌上讀得天昏地暗的孩子,真的都是書呆子呀。那年,張平平高考隻差幾分,便與好學校失之交臂。現在才知道,她們曾視為銅牆鐵壁般的規則,可以被某些人輕鬆操控和變更。跟何康寧在一起的日子,讓逄麗變得冷峻果決,她必須要抓住現有的優勢,去現實地生活。可眼下,何康寧仍然是工程學院院長兼校招生辦主任,沒有提升的跡象。以何康寧的影響力,對她的野心尚且愛莫能助,畢竟對於國企這樣的大天平,他的法碼不夠重,逄麗的內心有些動搖。

公司高層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幾次會議,逄麗都參與不上,而王勝男一直都在裏麵,最近她走路愈發步伐開闊,氣勢很盛。

在“股權激勵改革及員工持股動員大會”上,王勝男特意新作的一頭大波浪卷,她忙前奔後的身影忽忽生風,一個個大發卷隨著她上下蕩漾,一雙高跟鞋“咣咣”的砸地聲徹會場——她是整個大廳裏最忙碌的人。從台灣請來的顧問馮總,是個胖胖的老頭,張口要走一百萬現金。他真是激情澎湃的好演說家,每次講話都像誓師大會,掀起會場一浪又一浪的高潮,逄麗不知道,原國源公司的管理層要領著這艘滿載的巨輪往哪裏開,她也想順手撈上一筆。台灣顧問常在高層會議上開黃腔,聽段子的場景被傳到員工耳朵裏,他大概喜歡看大陸企業領導對台灣幽默的消化不良,露出想笑又怕有失風度的各種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