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時光 第二章 (七)(1 / 2)

最近這些年包頭地區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生活改變之大是楊二姊有生之年無法想象的。社會統籌養老金每年都在增加,雙職工每個月有大幾千的收入或者更多,物質需求越來越高,需要用來消費的錢數越來越巨大。在老家親戚朋友們的眼裏,張平平是有錢人,盡管沒有人向追捧逄麗那樣追捧她,但人們認為,像她們這樣在大城市有資產有職位的人,錢肯定不少。有些許久不登門的人也跟蔡玉梅走動起來,打聽張平平與牛雲輝的工作和收入。家裏有人往上海走的,想聯係平平他們給找個落腳地“搭照搭照”。有些人聽說張平平在大學當老師,想讓她在招生上麵照顧照顧自家的孩子,向來不會敷衍應酬的蔡玉梅因此得罪不少人。逄麗母親龔研華則不同,遠的近的,親的疏的都往逄麗那邊推,甚至提前替逄麗應承下來,搞得逄麗常常應接不暇。龔老師說得也沒錯,都是地麵上多年的熟人,咋好意思衝人黑臉。要說龔老師這人對朋友向來不薄,特別在用錢上麵很豪爽,報社效益好的那些年,她給單伯伯的兩個兒子都買好結婚的房子,自己倒沒攢下多少錢。

生活水平提高,地方上彩禮要的也越來越大,結婚前房車都要配齊,小夫妻拎包入住就行。雯英曾調侃說,現在姑娘挑結婚對象首選“有車有房,父母雙亡。”話到她嘴裏總帶著份涼薄的現實感。前不久,一個多年不怎麼交往的老校友,張口便向蔡玉梅借款八萬塊,說是給外孫買婚房錢不夠,蔡玉梅說“我哪有那麼些錢?”老校友很確信地告訴她“嘻嘻嘻,你閨女不是富婆麼!”為了避免類似的尷尬,張平平回老家時,盡量躲著些不著調的人。這次假期,她呆在老家的時間比較久,大部分時間都悶在家裏搞她的學問。

很多年從蔡玉梅那聽過,孟繁英的女兒王曉玲因為夫妻感情問題,鬧得兩家人都不安寧,最終還是選擇離婚。沒想到,幾年過去,孟繁英的兒子王曉贇也出現不好的狀況。在童年張平平的心中,孟繁英自出場時,便戴著優秀女性的閃亮光環,但令平平意外的是,她的光環一再失去光澤,有點不堪一擊。

“那後來呢?”

“後來這個呂豔萍就不咋回家,曉贇一個人在伊木住的。”

“幾年了?”

“唉呀,不清楚,好幾年了哇,去年徐寶林事宴上聽王德安他們說的。”

“幾年不回家,肯定是外麵找上人了,不用問!以前她從農村出來,曉贇家裏頭給他們一套二室一廳,可擱到現在,伊木的房子也不值什麼錢,曉贇當老師一個月也就幾千塊錢工資。人家現在外地當大區經理,前途不一樣,眼裏放不下幾千塊錢,哎,夫妻倆的差距太大。”呂豔萍嫁給曉贇後,孟繁英托人把她安排到當地一家大型乳品企業,她大概工作能力不錯,幾年後跟著華北區域負責人去了北京,後來的事情平平就不知道了。

“說是曉贇現在性格更悶了,不咋跟人來往,唉,倆人連個小孩也沒有。”

“這一家人,咋都過成這樣?應該是自身原因更大,要多反思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