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崇盛文三年,入冬的第一場雪拖到了臘月初四,卯足了勁兒似的紛紛揚揚直下了一夜,將整個雲京染成銀白這才罷休。
次日天還未亮徹底,皇宮內的紅牆綠瓦便已掙脫了厚重的白色禁錮,在朝陽的映照下熠熠發光。
而此刻,朝堂之上正爭論不休。
前些日子承國沒征兆的攻了過來,奪下兩座城池後偏又送來一封“議和信”,點名要讓長公主鳳攸寧嫁過去當太子妃來換那兩座城池和停戰二十年。
這會兒文武百官正七嘴八舌的給十七歲的小皇帝分析利弊,不過總之也就一句話——
“雖然我們也舍不得長公主,但必須答應和親。”
“都住口!”鳳卓允沒好氣地喊了停,耳邊總算清靜了些。他惡狠狠地瞧著那些迂腐的老頭,“和親之事,朕不答應。退朝!”
他長姐乃是“大崇國寶”,出了名的人美心善,是這普天之下最為標致善良的人兒,怎麼能便宜敵國那個什麼紈絝太子?
“這……陛下三思啊!”文武百官跪了一地,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三思”兩個字,聽得人腦仁疼。
此刻,垂簾坐在皇帝後麵的長公主本人卻開了口。
“本宮答應和親。”鳳攸寧語氣裏一如既往的摻了些許笑意。
皇帝驚了,“阿姐!你瘋了?”
偌大的政清殿裏霎時間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鳳攸寧沒理他,隻是兀自朝著百官說道:“陛下累了,諸位愛卿便退下罷。”
左右她已答應了,再糾纏也是無用。
眾人聽得其中意思,便都安心退了朝。
他們深知小皇帝心性尚幼,故而自登基之後一直都是長公主垂簾聽政,說白了一遇大事還是要聽長公主的決斷。況且和親這事長公主已然應下,定是不會再反悔的。
這麼想來,大崇的未來又有希望了!
鳳卓允還沒反應過來,便看到那些老頭們各個精神振奮麵帶喜色的退了朝,就連長姐都起身出了政清殿。
“阿姐你等等我!”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鳳卓允就追著姐姐到了頤清殿。
一進宮門,鳳攸寧便低聲吩咐身邊的晴微,“拿了陛下的衣裳過來,給他換上。”
晴微領命而去,綺煙則伺候著鳳攸寧到偏殿換了身衣服,這才去了正殿見鳳卓允。
“朕說了不換!你快去叫了長姐過來!”遠遠地便聽到皇帝的吼聲,鳳攸寧斂了斂怒火,款步走進正殿。
“晴微,你先下去吧。”她說著抬眼去看正氣呼呼坐在榻上的鳳卓允,“陛下做出這副樣子也沒用,和親之事已是既定。”
鳳攸寧坐到了另一側,悠閑地端起茶盞來輕呷了一口。
“阿姐竟還有心情喝茶?你都要嫁去敵國了!”鳳卓允難以置信,“阿姐你可知那戚星闌是何等人物?聽聞他——”
“聽聞再多,也非你親眼所見。”鳳攸寧毫不留情的打斷了他,“不在背後議人之非,陛下都忘了?”
“我……”被姐姐這麼一噎,從小就備受寵愛的小皇帝委屈得差點哭出來,“我不管!我就是不讓你嫁!”
鳳攸寧看他通紅的眼眶,忍不住歎了口氣,語氣也軟了下來,“傻弟弟,你既為一國之君,便要有一國之君的樣子。阿姐早晚是要嫁的。”
“可是阿姐……我舍不得你……”鳳卓允一頭紮進姐姐懷裏蹭了蹭。
鳳攸寧撫了撫他的頭,趁機交代,“那就好好當這個皇帝,把我大崇治理得國泰民——”
“姐,你嫁吧。我明白:有舍才有得!”
“……”恩,弟弟總算有長進了。
好不容易哄走了小皇帝,鳳攸寧就近倚在了裏間的貴妃榻上小憩。
這幾日和親之事鬧得她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本就纖瘦的身段生生又瘦了一圈。
晴微和綺煙每每看得心疼,卻又怎麼都勸不動,隻能跟著幹著急。
不過今日既然大局已定,她的心也總算是安穩了下來。
這幾日隻要好好吩咐了前朝那幾位忠臣輔佐皇帝也就差不多了。
晴微端了那碗點梅酥酪進來時,剛好見她睜開眼,“公主,剛做好的酥酪,嚐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