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不為外物所動,依舊慢條斯理,娓娓道來。
“資質尋常之人,當然是這樣,可是天下盡有聰明絕頂之人,文才武學,書畫琴棋,算數韜略,以至醫卜星相,奇門五行,無一不會,無一不精!”
“但六位師父可認為郭靖是那聰明絕頂之人。”
“六位師父望徒藝成心切,督責綦嚴,而郭靖又絕非聰明穎悟之人,較之常人實更蠢鈍了三分。諸位師父還讓他今日學拳法,明日學鞭法,後日學劍法,這郭靖豈能有所成就。”
李旭此言一時之間引起江南六怪深思,雖想反駁,但回首以往,卻發現對方說的都對。
李旭轉而問到被韓小瑩擋在身後的郭靖。
“你這六位師父,都是武林中頂兒尖兒的人物,我和他們雖然素不相識,但一向聞名相敬。你隻要學得六人中恁誰一人的功夫,就足以在江湖上顯露頭角。你又不是不用功,為甚麼十年來進益不多,你可知是甚麼原因?”
“那是因為弟子太笨,師父們再用心教也教不會。”郭靖一臉認真地說道。
李旭卻言,“那也未必盡然,這是教而不明其法,學而不得其道。”
“道士師傅,你的話我實在不明白。”郭靖撓了撓頭,不明所以道。
“講到尋常武功,如你眼下的造詣,也是算不錯的了。當然這與六位師父的辛勞是分不開的。”
李旭順口小小誇讚了一下郭靖,也是承認江南六俠這十年來的努力,倒沒有將他們的功勞全盤否定,原著當中郭靖之所以成為日後聞名天下的大俠,武功更是位列江湖絕頂之巔,這一切都離不開江南六怪十餘年如一日的辛勞教導。
“六位前輩各有不凡藝業,每人都是下了長期苦功,方有這等成就,要郭靖在數年間盡數領悟練成,就算聰明絕頂之人尚且難能,何況他連中人之資都還夠不上呢。”
看著六位師父也不反駁,都在那裏靜靜的沉思,李旭接著說道。
“而六位師父本也知道若憑郭靖的資質,最多隻能單練韓寶駒或南希仁一位前輩的武功,二三十年苦練下來,或能有韓南二位前輩的一半成就。張阿生前輩若是仙逝,郭靖學他的質樸功夫最是對路。”
“但六位前輩一意要勝過吾之師兄丘處機,明知‘既學眾家,不如專精一藝’的道理,卻總不肯空有一身武功,卻眼睜睜的袖手旁觀,不傳給郭靖。”
說完,李旭看著一臉沉思之色的江南六怪,雙手一攤,無可奈何道:“於是就有了今日之局麵。”
難道真是因為他們的緣故,反而才使得郭靖的武藝進步如此緩慢,六人追憶往昔,發現確實都如這道士所說。
良久,朱聰抬頭看著郭靖,眼中露出一絲愧疚之色,轉瞬即逝,道:“是我兄妹六人此前多有謎障,多謝李道士今日指出。不過你此番揚長避短之言,還未說明為何私下傳授我等徒弟郭靖武學。”
“呃……”
李旭沒想到之前的一番話沒有將這朱聰繞進去,不愧是窮酸書生。
“你與我六人分別做過一場,就當此時了解。如何,小道士。”
“正好晚輩近日武學略有所進,剛好與諸位前輩驗證一番,不過這裏地方狹小,又在蒙古王帳,不方便我等施展。我在十裏之外的柳樹坡下等著幾位前輩。”
李旭腳下輕點,施展全真金雁功,身如飄絮,轉瞬之間便已到十餘丈之外。
南希仁幾人心中暗讚一聲“好輕功”,不敢落與小道士之後,當即各展神通,緊隨其去。
韓小瑩看著郭靖望著自己兄長幾人離開的方向,一臉擔心之色,調侃道:“靖兒,你是擔心你五位師父,還是你那個道士師父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