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雨大荒(1 / 2)

引子

《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不周山,古代傳說中仙山名稱,《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當年顓頊帝執政時期,很多天界凶神惡煞從不周山來到人間,危害四方,顓頊帝絕地通天,怒爾斬斷了不周山,從而也徹底隔絕了人間與天界的通道,而不周山的山頭,就是被顓頊帝拿來,製作了法寶——沉明磬。

炎帝後裔與顓頊帝爭奪帝位,失敗後,怒撞不周山,導致天地傾斜,因為不周山這一個天柱的徹底折斷,直接讓世間遭受了萬年不遇的大洪水,生靈塗炭,上古大神女媧娘娘悲天憫人,用碎裂的不周山山體煉製了五色石以補蒼天。

《述異記》中記載,當年開天辟地的大神盤古身死後,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為草木。唯一盤古的脊柱,幻化成了不周山,又稱為天柱,是為後人留了一條通往天界的通道。

數千年來,中華大地,山川秀麗,在這片土地上,流傳著無數的神奇傳說。其中,最為吸引人的,便是那關於長生不老,永生不死的傳說。無數的聰明之士,為了追求長生不死,投入畢生精力,最後雖然沒有找到真正意義上的長生不死,但卻摸索出一條通往長壽的神奇之路,那就是修真之路。

傳說中,天地之間,有一條唯一可以連接人和神之間的道路,不周山!很多修行之人曆經艱辛,參透了天地造化,從而掌握了強橫力量,可以發出雷霆之威。而傳說中一些修為高深的前輩,更是半人半仙。為此,就使得無數執著之人,想有一日也從不周山上,進入仙界。

話說大荒某年,天垂異象,神秘怪異。閏元月初一早上,發生了罕見的日環食,閏元月十五傍晚又將發生月偏食,閏元月十七將發生金星淩日奇觀。

十月辛未,有星孛於東井,踐五諸侯,出河戌北,率行軒轅、太微,後日六度有餘,晨出東方。十三日,夕見西方,鋒炎再貫紫宮中。南逝度犯大角、攝提。至天市而按節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後西去,五十六日與蒼龍俱伏,白虹貫日。

賀蘭山上。

一隻金色的勃爾古特展開巨大的雙翼,從烏雲下穿過,長長的羽翼消失在大山之中。山上某一處山洞裏,一燈如豆,照亮了一個老者的身影,他麵孔清臒,微閉雙目,默默地念叨著什麼。他的頭發已經華白、披掛在肩上,雪白的胡須,似一麵銀色瀑布。

金色勃爾古特在大山上盤旋了一圈,滑翔到山洞內,落在老者身邊,傲然一個忠誠的衛士,"嘎嘎"地叫個不停。

老人緩慢地睜開凹下去的眼睛,形容枯槁的麵容仿佛一個千年石雕複活了。兩隻枯槁如柴的手,青筋暴露。他伸手從勃爾古特口中拿下一樣東西,勃爾古特獵鷹不知道從哪裏叼來了一柄閃光的匕首,上麵居然還有血跡。

仙翁拿起身邊的拐杖,杖柄處晶亮的石頭,那石頭有棱有角,異常鋒利,不論白天還是夜晚,閃爍著奪目的光芒。

天下大變,仙翁怎麼能坐視不管?他默默地做著一件偉大的事業。用他發明的文字、符號,在賀蘭山深處的岩石上,記載著腳下山川的變遷,這塊神秘的土地上,將一個民族的變遷史記錄在賀蘭山岩畫裏。

仙翁形影相吊,顯得有點孤獨、寂寞,但他並沒有與世隔絕。在他身旁,有自己的寵物,一個是獵鷹勃爾古特,另外一個就是自己的坐騎賀蘭麒麟。

這兩個忠實的伴侶,一個天上飛一個地上跑的生靈,不斷地給他傳達賀蘭山下每一個角落裏的信息。然後,他把每一個關鍵的信息刻在石頭上。

此時的賀蘭是古匈奴、鮮卑、突厥、吐蕃、黨項(夏族)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

再此修行的高人術士,是神農的後人,名叫焦伯,年歲不詳,沒有人知道他來自哪裏,也不知道他在此修行了多少年。他在賀蘭山附近靈道口(俗稱豁了口)閉關,研究農耕水利、百草藥石,修仙秘術。

靈道口附近,山口景色幽雅,奇峰疊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經過焦伯十餘年的雕刻,兩邊山壁約有幾百餘幅各式各樣圖形的岩畫,分布在溝穀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畫麵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自然,寫實性較強。以人首像為主的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每一副石刻都有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