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軒不但武力過人,智計謀略也是非同一般。此情此景,蘇子陵不禁想到一首詩。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心存謀略何人勝,古今英雄唯是君。或許有人覺得有這首詩來讚美易軒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在蘇子陵和無雙城百姓看來,易軒受之無愧。
此刻雖然易軒將自己的想法已經闡明清楚,並且易軒也說明了融合之後各自得到的好處,但是易軒還是不確定顧博庸和顧長發這兩個老頑固到底會不會同意無雙城和海源商會的融合一事。通過這段時間的接觸,易軒發現海源商會中大小事務雖然都是顧雅雲決定,但是一些利益衝突較大的事情,依然要這兩個老家夥點頭才能執行。
因此易軒認為,無雙城和海源商會的融合,最大的阻力恐怕就在這兩個老家夥身上。但是出乎易軒意料的是,顧博庸和顧長發低語了幾句,就同意和海源商會和無雙城融合一事。“易軒城主,你的這個提議老夫和顧長發都沒有異議,如果無雙城和海源商會真的融合到一處,對兩城的發展都有不少好處。隻是如今的海源商會,雖然大小事務都是顧雅雲會長決斷,但如果想快速施行,還需要五個人許可。”
這事易軒早就有所察覺,在海源商會中雖然大小事務都是顧雅雲一人決斷,但是顧雅雲決斷之後,許多事情卻不能快速施行。原本易軒意外是顧博庸和顧長發在從中搗鬼,現在看來,搗鬼的人還不在少數。海源商會原先有五位長老,海源商會中的大權基本都在五人的掌握中。
隻是顧雅雲繼任會長之後,認為這樣做的弊端太大,於是廢除了海源商會的長老團製度。隻是顧雅雲自己也沒有想到,五位長老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了海源商會各個層麵,因此即便顧雅雲名義上廢除了長老團製度,但是海源商會的實權還是牢牢掌握在五個長老手中。
既然此刻顧博庸和顧長發兩人已經表態,同意海源商會和無雙城之間的融合,那麼海源商會和無雙城能否融合,其中的變數就在海源商會的另外三個家夥上了。“顧博庸長老,不知出了你和顧長發長老之外,海源商會此刻還有哪三人掌握著實權,而那三人的態度又是如何?”
既然得知了問題所在,易軒也就開門見山的問,此刻軍情萬急,已容不得易軒在這上麵耽誤太多的時間了。處理往無雙城和海源商會融合一事後,易軒立刻就要安排出防守赤嶼島的將領和建設赤嶼島的官員。雖然易軒就要親率無雙城大軍,火速趕回無雙城。
易軒問後,顧博庸無奈的搖了搖頭。“海源商會中,除了我和顧長發之外,還有三位長老。雖然我們同為海源商會長老,但是在大多數事物的決斷上,意見往往相左。在廢黜長老團一事上,我和顧長發雖然不情願,但終究是支持顧雅雲會長的。長久以來海源商會的力量掌握在我們五個老家夥手上,確實耽誤了海源商會的發展。”
說道這裏顧博庸話鋒一轉:“但是以二長老顧彥君為首的三長老和四長老,確實極力反對顧雅雲會長推出的一係列舉措。三人利用手中的職權中飽私囊已久,顧雅雲會長忽然廢黜了長老團製度,無疑是斷了他們的財路,因此三人自然是不願意的。而這次無雙城和海源商會聯合……”顧博庸說道這裏沒有繼續說下去,隻是苦笑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