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徐家鎮的“一期房”(2 / 2)

在通往陳村的洋灰路兩邊的土地,早已經被黃晟購買,黃晟讓泥瓦匠他們統一平整地麵,打好了地基,然後拿著這些還可以使用的建築廢料,開始建起房子來。

房子按照黃晟的規劃,都是統一方正結構,兩房兩廳,配帶一個廁所,另外後麵還有一個不大的小園地,這是為了方便華夏居民自古以來,就有的門前門後種菜習慣。

人多力量大,拆遷大隊拆房送建築廢料,泥瓦匠建房消耗建築廢料,兩者形成了一種互補的結構。

隻是隨著拆遷和建築的同步進行,黃晟又發現了另外一件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事情了。

磚塊這類建築材料,不夠用了。

老是從外地采購磚塊這些東西到底成本過高,在手下人的建議下,黃晟考察了整個徐家鎮後,在三田村選址,成立了徐家鎮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燒磚廠,依靠任家和黃家的人脈,從省城重金聘請有經驗的老師傅和購買設備。

其實說的好聽,其實就是一個手工作坊。

黃晟手上已經沒有可用之人了,就直接把任命權交給了黃百萬。黃百萬考慮了一下,任命了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當廠長,又在自己的商業網絡中,挑了一個忠誠可靠的生意手下,去輔佐他。

對此,黃晟並無任何意見。

他隻是想要整個徐家鎮走上良性循環,可以給他提供助力,不要像現在一樣,占用他大量的寶貴時間。

隨著這個手工作坊的運行,三田村大量的人力被吸納。

一段時間的運作後,燒磚手工作坊順利出產大量的磚塊,磚塊被徐家鎮各地的建築工程采購,這個手工作坊走上了良性循環,不再需要讓黃晟給它供血。

於是黃晟幹脆讓它財務自我結算,除了規定每個月必須上繳給大帥府,其實就是交給黃晟的資金,還有不準克扣工人的工資待遇之外後,剩餘收益自己分配。

黃晟的這個決議讓黃百萬的另外一個兒子動力十足,一心想做出一番成績給黃晟和黃百萬看。

磚塊的熱銷和火爆,引起了鎮上一些鄉紳的眼紅,在伸手進入這座燒磚作坊不成功之後,他們聯合起來,找到了“徐大帥”,說也想要建一座燒磚手工作坊。

“徐大帥”背後的男人黃晟聽到了,毫不猶豫就同意了。

所謂一家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有了競爭,才能更好地發展。

於是這座以原徐大帥親兵隊長的父親為主投入的徐記磚廠,也在三田村隔壁的平陽村建立起來了,又有一批百姓被轉職成了工人。

徐家鎮的磚塊數量,越來越多了。

徐家鎮通往陳村的洋灰道路兩邊的“一期房”一百二十套房,也在一個多月後,順利“交房”。

新建成的這批房子,空空蕩蕩的,別說精裝修,就連裝修都沒有,地麵就鋪一層地板而已。然後黃晟下命令給這些房子弄上門牌號,60平米兩房兩廳一衛的房子,就以60個大洋的價格,麵向整個徐家鎮的民眾銷售。

這個價格比黃晟收購徐家鎮主幹道那些村民的價格要上一兩成。

那些被黃晟強製買走房子,卻又暫時找不到穩定落腳之處的人家,就動了幾分心思,想要買一個安居之處,還有各個村子,因為受惠於黃晟的村村通政策,再加上自己原先積蓄而略有幾分財產的村民,也有想通過買房子變成鎮民的打算。

隻是這個價格對於他們來說,略微有些高。

一時間,購買黃晟推出來的一期房的人,寥寥無幾。

這樣可不行,黃晟還等著這些房子迅速回籠資金,結算之前建築工人和泥瓦匠的工資,並且開啟徐家鎮主幹道的重建工程呢。

那條主幹道被拆遷後,好多個地方空空的,就像一張餅,被人東咬一口,西咬一口,看著就很不舒服。

隻是他的攤子弄得太開了,14朵金盞花帶來的收益已經很難滿足他的需求了,所以這段時間以來,他又陸陸續續用修煉出來的靈力,再度召喚出了6朵金盞花,湊夠了20朵。

但就算是這樣,黃晟也沒有把握開啟主幹道的重建。

因為他的軍營已經修建完畢,忠勇營的士兵,按照黃晟新下達的命令,開始了新一輪的訓練。

無論是體能訓練帶來的食物肉類消耗,還是槍彈訓練帶來的軍械消耗,或者是實額發放的軍餉,都給黃晟帶來了極重的財務負擔。

難怪人家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打的就是經濟這類的話,實在是不欺我。

黃晟隻是日常訓練,金錢用度都有點捉急,更何況打仗呢!

但是不訓練,又是不可能的。

像黃晟最開始見到的那種歪瓜裂棗,黃晟是完全不看在眼裏的。

如果黃晟最後得到的隻是這種兵,那他這段時間又何必大費周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