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家(1 / 2)

王則之抄沒的藥材差不多就夠用了,加上他自己藥鋪裏的藥材都不用另外買了。

有了這些藥材,他就能煎熬出足夠的達原飲,給麾下的軍士喝。

有病的治病,沒病的預防,總之瘟疫絕對不能在他的軍中蔓延開來。

崇禎二年,九月初一。

去南邊采買糧食的王先回來了,王則之把他叫回來是為明年做準備。

為了避免各地奸商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王則之打算發行糧票。

糧票的麵額有七種,分別是五兩、一斤、五斤、十斤、二十斤、五十斤、一百斤。

為了防止有人製作假的糧票,防偽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幸好,先前在歸化城推行鐵票和鹽票的時候招募了一批製作銀票的工匠專門研究過此事,這件事做起來變的容易了一些。

己巳之變過後,各地流賊趁勢崛起,加上天災橫行,糧食將成為稀有物資。

為了避免無法通過統一調配糧食緩解危機,造成大同府饑民遍地。

王則之必須通過統銷統購,直接控製糧食,提高對轄區的掌控,促進大同府還有塞外諸部的安穩。

糧票的主要獲取途徑,由王則之轄下的戶民憑自己的戶籍,領糧許可等物到指定糧店兌換。

如果不是他轄下的戶民,就要憑銀子換票和許可證。

兌換的比例以當下糧食的市價為參照進行折算。

打個比方,現在三兩八錢能買一石,折算下來,就是三兩八錢能夠兌換一張一百斤的糧票。

王則之給轄下的百姓發救濟糧,已經把許可證推行出去了,現在又省了一件事。

除了糧票王則之還打算製作,豬、雞、羊等肉票。

不僅吃的要全麵,穿的用的也要全麵。

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等等也要盡快發行出來。

這些票要涉及各個領域的方方麵麵,使大多數商品都能夠憑票供應。

王則之覺得,現在的糧票上麵要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漢字,還有一種就是蒙文。

因為塞外的蒙古部已經臣服了,他覺得很有必要提高他們的歸屬感。

把蒙文印在糧票上就是一種提高歸屬感的做法。

大同府總兵署內,王則之正在和王閃商量著種種細節。

“大人盡管放心,此事我定當全力以赴。”

“除了糧票的事情,采買糧食的事情也不能停下來。”

“河南府內大部分的糧食都在福王手中,福王把河南府的糧價抬到了六兩一石了。”王閃小心翼翼的說道。

“我以榮祿大夫的身份給他寫一封信,如果他肯賣個麵子,願意以四兩一石的價格把糧食賣給咱們,就從他手裏買一百萬石糧食。

如果他不知好歹,讓白樟塘出手,把福王手裏的糧食全都偷出來。

如果偷不出來,就把福王的糧倉全部標記好,等我回來,我親自去取。”

王則之眯著眼睛,殺氣騰騰的說道。

朱常洵,明朝宗室,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明安宗朱由崧之父,母為鄭貴妃。

萬曆十四年,出生於紫禁城,朱常洵頗受明神宗喜愛,想將他立為太子,因百官阻撓而失敗,萬曆二十九年被冊封為福王,萬曆四十二年就藩河南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