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無知小兒……”
注意到蕭讓滿臉都是笑容,江總還以為蕭讓是沒有看懂他那首詩諷刺他的意思呢!所以冷哼著說道。他心想,果然是“欺世盜名”之輩,看來自己的決定並沒有錯。——原來,這些日子來,他雖然出盡了風頭。可是也承受了相當的壓力,因為誰都知道,“雨公子”蕭讓不過隻是一個八九歲的小童而已,可他呢,卻是已經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而以他八旬的歲數,卻竟然去與一個小輩較勁,那不是笑掉別人的大牙嗎?可是他呢,卻認死了那個理,那就是這個大隋朝,唯一能繼承大統的在應該是太子楊勇,楊廣隻不過是一親王而已,怎麼能與兄長爭之天子之位?至於蕭讓,既然他幫助了楊廣,那也就是他江總的“敵人”,所以他雖然明知道外頭有很多人笑他“為老不尊”,可是他卻仍然咬緊了牙來參加這個比試。因為他總認為,蕭讓就不過有名無實的小輩而已,他的真麵目一旦被拆穿了,那天下百姓也就沒有什麼話好說了。
“喂,你這小兒,倒是動筆啊?別不是看了江老先生的這首《詠蟬》,嚇得沒話說了吧?…”
“哈哈…”
說這句話的人是一個年紀大概在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他的聲音倒是不小,可是卻也恰到好處地控製了音量,所以在他不遠處的蕭讓能夠清楚地聽到他的這番話,可是大殿上的楊堅夫婦卻是壓根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所以聽到笑聲,不由自主地都把目光轉移到了蕭讓的身上。
“嗬嗬…”
聽到周圍賓客的譏笑聲,蕭讓倒是連半點怒容都沒有。隻見他拿起筆,不慌不忙地就在紙上寫道:“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①自己到底是不是被嚇得沒話說了,那不是靠嘴去反駁的,而是得靠事實去說明。——蕭讓正是深諳此道,所以才半點氣都不生,因為他很清楚,隻要寫出這首詩來,那些譏笑他的聲音馬上就會沉寂下去的。
“好…好詩啊!”
正如所料的那樣,當蕭讓將那四首詩完完整整地寫在那張白紙上的時候,周圍那幫子“******”們馬上就沉寂下去了,而與晉王楊廣交好的那些大臣們又紛紛地叫喚起來了。也是啊,蕭讓的這一首詩,用詞高雅,用意也深遠,實在是難得一見的佳作。所以,即便是那些最“挑剔”的******也是無話可用的。而且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這首詩其實也是在寫“蟬”。隻是雖然大家都是在“寫蟬”,可是江總的那一篇《詠蟬》比之蕭讓的這首詩意境實在是相差得太遠了。——原來,江總的那一首《詠蟬》,雖然寫的是“蟬”,可是在此情此景之下,卻是更多地借機諷刺蕭讓,可是蕭讓呢?不僅沒有沒有針鋒相對地回應他的挑釁,反而是同樣以“蟬”為題,在字裏行間清晰地表達出了他自己一個讀書人應有的氣度,也就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聲遠傳,一般人以為往往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此詩卻別出心裁地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的。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真正有才學,並且立身品格高潔的人,是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找人捉筆、欺世盜名等等),就能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