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遠樓是貢院的中心建築,也是最高的建築,高三層,作四方形,下簷出甍,四麵皆窗,視野極為開闊,考官在樓中能夠俯瞰下方成行成排的考棚,監視考生的一舉一動,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今科禮部會試的兩名總裁梁儲和石珤,帶著十八名同考官巡視完考場後便回到了明遠樓中,一邊喝著茶水一邊閑聊。
梁儲乃內閣次輔大臣,又是這次會試的主考官,地位尊崇,自然坐在主位,其次便輪到副主考,翰林學士兼禮部右侍郎石珤。十八名同考官近半都是翰林院的官員,其中便包括主持江西省鄉試的翰林供奉劉天民。另外還有部分同考官是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員。
梁儲喝了口茶捋須微笑道:“聞說今科參加考試的舉子中俊才頗多,今科估計能有幾份可堪入目的考卷吧!”
一名同考官笑著附和道:“梁閣老所言甚是,據下官所知,固安舉子楊維聰、浙江舉子陸鈛、江西舉子費懋中和衛陽等都是一時才俊。當然,名氣最大自然是江西上饒的徐晉徐子謙,此子在童子試連中三元,被皇上欽點為江西鄉試解元,前不久更是奪了魏國公舉辦的上元節賞春文會魁首。乃今科會元的最大熱門。”
話音剛下便有人冷哼一聲反駁道:“上饒徐晉名氣最大不假,在詩詞方麵的才學確也無出其右者,然科舉取士看重的還是經義文章,所以今科的會元未必就是他。”
工部左侍郎石玠點頭附和道:“蘇大人說得對,詩詞畢竟是小道,經義文章才是大道。各省舉子今科的鄉試文章本官看過不少,水平最高的首推固安舉子楊維聰,其次浙江舉子陸鈛,湖廣舉子廖道南也是極佳,至於上饒舉子徐晉並未參加過鄉試,製藝水平如何就不得而知。”
石玠剛說完,馬上有幾名同考官捋須點頭表示同意。說到底,這些人其實都對皇上繞過科舉欽點解元的做法不滿。
劉天民皺了皺眉,他是去年江西鄉式的主考官,當初也對天子直接欽點解元的做法頗有微詞,但在鹿鳴宴上親眼見識過徐晉的才學和機智後,已經悄然改變了看法,尤其是徐晉當場作答的策論題,條條切中要害,就連王伯安(王守仁)都斷言此子日後將是大明的棟梁之材。
“徐子謙童子試能連中三元,可見此子在經義方麵的水平應當不俗。而且以他在平定寧王之亂中的表現,皇上授他一個鄉試解元並不為過。另外,當日在鄉試後的鹿鳴宴上,此子的表現可圈可點,三名鄉試前十的舉子輪番挑戰均敗下陣來,徐子謙這解元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此時大家雖然是在閑聊,但關於徐晉的評價一旦定性,肯定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評卷和排名,所以劉天民覺得有必要替徐晉講句公道話。此子是個人才,可不能因為大家的偏見而被埋沒了。
副主考石珤沉聲道:“即使徐晉確實才學上佳,也不可作鄉試會元,此子少了我輩讀書人應有的氣節!”
劉天民皺眉道:“石大人何出此言?徐晉結交張忠之說根本就是子虛烏有,費閣老也出麵澄清過了。”
石珤冷哼道:“或許徐晉宴請張忠確是為了救人,但我輩讀書人餓死是小,失節是大,又豈能向權閹低頭,委曲求全。更何況,此子投其所好,向皇上進獻佛朗機砲圖紙,可見是個慣會投機鑽營。”
石珤此言一出,在場大部份官員均捋須點頭,皇上滯留金陵不歸,一眾官員怨氣都很大,近來又聽聞皇上命金陵兵仗局造炮,所以都對徐晉“媚上”的行為頗為惱火。至於佛朗機炮若能造出來,對提升大明軍隊戰力的巨大意義,這幫迂腐的文官卻選擇性地無視了。
梁儲輕咳一聲道:“石侍郎,我等奉皇上之命主持會試,肩負為國先材納賢的重任,務求做到公平公正,又豈能因個人喜怒而壞了規矩。一切應以考卷為準,徐晉若有真材實學,憑本事摘下今科會元便是。”
石珤老臉微窘,點頭道:“梁閣老所言甚是,倒是下官著相了。”
梁閣老一錘定音,這場“會元”的爭論自然便結束了。不過,在場的同考官們心思卻是活泛起來,盡管梁閣老明言要公平公正地明經取士,但作為有評卷權利的同考官們就不會因為個人的喜好而搞點小動作嗎?
……
作為當事人的徐晉,並未知道明遠樓上那些評卷的大佬已經因他展開了一場唇槍舌劍。此時,徐晉正在認真地寫作第一篇的八股文,寫完後認真仔細地修改了數遍,直到個人滿意了,這才小心翼翼地謄寫到答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