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在北疆邊城之外,就是大批全無防備,且又富得流油的鬼戎牧民,是他們三部最後的基本盤。
隻要這些地方遭遇襲擊,那就必然會逼著鬼戎人急速退回去,解救自己的族人,保護自己的財產,那就意味著他們會迅速拋棄各種城池邊關,使多年的經營徹底被毀。
這就是所謂的連鎖反應了。
孫寧知道,這次的一戰,算是徹底底定了北方的整個局麵,一戰已定乾坤!
接下來,無非就是看越軍將用多少時間來重新奪回並守住北疆等城池,以及能給敵人造成多大的殺傷了。
而到了這一步,他作為當今皇帝,天下間身份最尊貴之人,也確實沒有必要再衝鋒在前,在勞心勞力,跋山涉水地深入北方,去和這些喪家犬繼續糾纏作戰。
孫寧知道,到了這時候,自己也差不多該班師回京,返回洛陽,去主持真正的天下大局了!
……
事實證明,孫寧的猜測又一次正確。
之後幾日,更多的捷報不斷傳回,既有這邊大軍不斷深入北方,奪取一座座河北城池的,也有更遠處的關隴軍,在連番拚殺下,奪下北疆兩座關城。
而後,李萬年也果然按照孫寧的思路,以此二城為起點,悍然出兵,殺入草原,連滅兩個中等部族,直使得整個鬼戎部族人心惶惶,使得本來還想據城死守的多路鬼戎軍隊迅速放棄城池,出邊關,重回草原,以求保障自身族人的安全。
待到這一戰報傳來時,孫寧都已經啟程往南去了。
結果雖未完全出現,但他已可預見到最終走向,反正整個北方都將重歸大越朝廷之手。
然後,等到孫寧一路再向南,重新越過黃河,進入中原境內時,又一個好消息,也自北方快速傳了回來——蔑勒真死了。
他不是死在越軍的不斷追擊之下,而是死在了和耶律、完顏兩部的鬼戎內部火拚之上。
完顏重虎和耶律長隆也不是什麼善類,深知這次已經徹底與大汗,與室韋部結下深仇大恨。
所以他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在臨近北疆幽州城處,設下了伏兵,專等蔑勒真帶著敗軍趕到。
待其一到,兩部實力保存完好的精兵就迅速殺出,徹底截斷了蔑勒真所部的一切退路。
在本就傷亡慘重,多日逃命下又筋疲力竭的影響下,這一支已隻剩下不到兩萬人的室韋部最後的精銳,就這樣全軍覆沒在兩倍之敵的猛攻之下。
到最後,就連蔑勒真這個草原上的一代雄主,可能帶著鬼戎全族走上興盛道路的大汗,居然也被陣斬殺死!
這一場鬼戎內部的火拚意味著室韋部的徹底消亡,也意味著鬼戎最好的一個崛起機會就此消失。
而孫寧在得知其事後,站在黃河邊上,沉默良久。
最後才是一聲歎息:“蔑勒真,當世梟雄,這樣死,當真是可惜了啊……這就傳旨北邊將士,告訴陳青雲他們,打出旗號,我們要為蔑勒真討還公道,誅殺這等弑主之逆賊!”
此時不趁著敵人內部紛亂,群龍無首的機會重創鬼戎,下一次就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