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之君與守成之君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的君權更大,真能做到一言定臣下生死,而且沒人膽敢反對。
察覺到他們已經退縮,孫寧神色也稍微緩和了一下:“朕相信,當初太祖皇帝既然做此決定,必然有他高瞻遠矚的緣故。隻是後來之人私心作祟,鼠目寸光,才將這一利國利民之政策荒廢了。”
“可是陛下,若取那不是讀聖賢書的人為官,其為人很難保證,說不定就會出奸佞,殘害百姓,使朝廷蒙受非議損失……”
“是啊陛下,還有那等樣人真有能力做好朝廷賦予他們的權責嗎?”
麵對這一疑問,孫寧又是一笑:“你們這就是在杞人憂天了。難道科舉取士盛行之前,各朝用人就都用的是奸佞無能之人了?難道唐之周興李林甫,宋之蔡京,以及本朝當初的周廣成之流,就不是從科舉選拔出來的?他們不也是罪孽深重,害人無數的奸佞嗎?”
一番話,直堵得眾臣無言以對……本來嘛,他們一時間又哪拿得出叫人信服的反對理由呢?
孫寧倒是來了勁,又一指跟前不遠處的沈舟:“別的不論,左相沈舟這些年來總攬朝中大小之事,兢兢業業為前方大軍輸送糧秣物資,又管理後方安定,其能力功勞,比之千年以來的能臣名臣隻強不弱……但是,你們可知道,他當初也未能考中秀才。
“如此大才流落在外,既是我朝之損失,也是科舉取士最大之不足!”
在群臣都被這說法弄得愕然的當口,孫寧已果斷一甩袖子,沉聲道:“所以此事不必再議,朕意已決,今後朝廷用人,就多條路並重!”
群臣再度沉默,然後在一番互相觀望後,終於還是齊齊拜倒:“臣等遵旨……”
孫寧這才滿意點頭:“很好,明年,朝廷取士,就不得隻靠科舉,你們退朝後,就盡快將此一旨意傳於各方吧。”
頓一下後,他又繼續道:“再一事,自朕繼位後,天下紛亂,所以一直都無暇顧及將來,眼下天下重歸一統,太子人選也該定下了。
“朕意立皇長子孫淮為太子,並立東宮,選拔朝中文武官員一十二人暫時為太子僚屬,教導於他,此事就交由禮部來定奪人選。”
“臣等恭賀陛下……”群臣一聽,忙又下拜賀喜,這確實是一件值得讓所有官員為之道賀的大事了。
“另外,本朝自太祖時就有太子成年後先往北疆戍邊,以知國事艱難之成例。隻是數十年前卻被人刻意打斷,此成法如今要重新用起來了。”
對此一決定,群臣自然沒有異議,紛紛稱是。
直到這個時候,今日的大朝會才算是到了尾聲,群臣早就個個餓得前胸貼後背了,隨著魏紳上前,再問:“諸位臣工可還有本奏嗎?”
如是者三次依然沒有人動後,這場大朝會終於得以結束,孫寧先一步離開,然後眾臣都帶著各自不同的心思,神色凝重地三三兩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