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15個月,這本書終於寫完了。
寫這本書的時候米釀應該算是一個新手。最後想不到擁有這麼多讀者,取得了這樣一個不算強大卻也足以自傲的成績。
完本的時候高訂鎖定在15526,均訂則鎖定在6909,一萬多個付費讀者,近七千鐵杆讀者,這樣的成績幾乎讓米釀淚流滿麵。
米釀三十三歲了,是一個經曆了很多的人。
米釀年輕時候很努力,拚命讀書,玩命工作。曾經讀了名牌大學,曾經為了天文數字的業務陪客戶喝酒喝到胃出血。曾經到國外名校讀碩士,前途大好。但最後因為一些變態之人不可思議的私心,米釀的事業被別人用強力中斷了。米釀甚至被人身控製了一年多。
學了兩年英語,在國外讀了一年多書,然後被強力控製一年半,米釀青春最寶貴的五、六年就這樣失去了意義。
因為一切被中斷了,因為五、六年沒有工作也沒有拿到碩士學位,米釀在三十二歲的時候無比落魄。拿著非常微薄的工資,失去了有好多年感情的女朋友。那時候米釀可以說是從天堂一下子掉入地獄。
不過米釀一直相信,這個世界隻要努力,就一定有出路。
米釀一直喜歡曆史,覺得一個民族必須覺醒,才會富強。每次李植看到漢人最後一個朝代明朝,看到明朝的繁華、雍容,都會為這樣一個文明的逝去扼腕歎息。每次想到明末的漢人虛弱如斯,竟被幾十萬人的後金破關而入,都會喟然長歎。
米釀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漢人會在這幾百年備嚐屈辱,落後。
在國外求學的日子裏,米釀也目睹了白人的驕傲和歧視。但米釀一直為自己的黃皮膚和黑頭發自豪。米釀嚐試了解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曆史,苦苦思索,覺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米釀最後認為,漢人是一個滄桑而偉大,不輸於任何其他競爭者的民族。
任何一個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國家,都不會是一個毫無是處的民族。上至四千年前的恢宏石峁遺址,再至先秦的百家爭鳴璀璨文化,再至大唐的盛世氣象,乃至七年抗戰和抗美援朝的浴血成城,都證明著漢人這個古老的民族有一種強大的內生力量。
這股力量在每一個漢人的心裏深處,在這個華夏文明的每一個細節裏,在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
在荊軻高唱易水寒的別歌中,在曹操輕吟“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歌中,在嶽飛帶著漢家兒郎衝擊金人鐵騎的決死之中。
是這種力量,讓這個民族從四五千年起就不斷吐納、涅槃。她也曾蟄伏,也曾退避,甚至曾經在異族的屠刀下顯得不堪一擊。但卻又一次次在涅槃後煥發出無比耀眼的光芒,照亮這片古老而滄桑的東亞土地,讓整個世界讚歎驚奇。
當五胡亂華,把漢人當四腳羊屠殺時候,漢人不也在淝水守住了南渡的衣冠嗎?當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把漢人定為賤民時候,不也是這個古老的民族高唱“天道殘缺匹夫補”,守住了自己的血脈麼?
在這個世界的主流文化裏,白人的騎士是高尚勇敢的代名詞,日本的武士是堅韌不屈的象征物。一提到中國,許多人就想起很多算不上褒義的形容詞。然而米釀卻相信,這個民族的內心深處有一朵不輸於任何民族,甚至比西方文化、日本文化更璀璨的花朵。
明末的曆史是所有漢人心中痛。那最後一個漢人皇朝的繁華和雍容,都被遊牧民族的金戈鐵馬踏平。滿清的腐朽和愚昧無以複加,甚至直接海禁,讓明末不斷向南方殖民的漢人徹底退出了時代的舞台。
明末,那是漢人這幾百年最黑暗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希望改變這一段屈辱。
米釀也希望改變這樣的曆史。
漢人這樣了不起的民族,不應該遭受這樣的過去。
在米釀三十二歲最落魄的時候,米釀有很多時間。所以那時候米釀決定寫一本書,在書裏改變這一段屈辱的曆史。
米釀試圖用自己所理解和了解的知識,在一本穿越的書裏,描述漢人在一個虛擬的主角帶領下,激發出這個民族最偉大最璀璨的一麵,改變這一段屈辱的曆史。
米釀以為,隻要有一絲火花,隻要一個方向,明末的漢人也許就可以重寫自己的命運。在接下來三百年波瀾壯闊的全球競爭時代譜寫華夏的輝煌。
文中李植給明末帶去的,是技術。但另一方麵,李植帶去的更是一種文化。不是外來的文化,而是這個民族在東亞土地上生存千萬年的根本文化。先秦時候漢人的輕生重死,盛唐時候漢兵的悍不畏死,都是這種文化的體現。
李植拚命培養的公德文化,不是李植所創,也不是米釀所創,而是這片土地上固有的東西。若不是這個民族每個人都懂得守護社會的公共利益,這個民族怎麼可能不斷擴張,從炎黃所在的小小部落成為東方的強大文明?若不是這個民族人人有公德,怎麼可能在一次次民族危亡時候昂然站起沒有被異族屠殺幹淨?
米釀借李植的手,借那些複雜而強大科技的手,將漢人內在的昂然一麵展現出來。米釀描寫虎賁軍迎著滿清鐵騎死戰不退時候,米釀寫虎賁軍士兵舉著牌位入京時候,是一邊哭一邊寫的。米釀相信,隻要漢人的這激昂一麵被激發出來,我們就能站起來和這個世界的任何一個民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