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任瀘州知州(1 / 2)

殿試後的第三天,仁宗召集文武百官,打算在朝堂之上,眾多官員的見證下,給孫功成進行封賞。

金鑾殿上,仁宗威儀的坐在了龍椅上,他俯視著群臣,大致的數了數,竟然全部到齊了。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站在一旁的內室高聲喊道,這是他每天上朝必喊話語之一。

“啟稟聖上,臣有本要奏。”

文武百官都差異的看著八賢王,這個平日裏不聞不問的王爺,竟讓有奏折要上。

仁宗的表演天賦也是極強,“八叔平日裏蹦不出一個屁來,今日裏怎麼想起來上奏了。”

八賢王心裏暗搓搓的罵道,“趙禎小兒,你分明是公報私仇,奶奶的,有這麼說你八叔的麼?”

所有的大臣們聽完聖上的話,噗嗤的笑了出來。

“誰在放屁,敢不敢放的再響一點?”,八賢王不敢當眾罵趙禎,但拿捏群臣還是很輕鬆的事情。

“八叔你有事就快說,不要節外生枝!”

“啟奏聖上,臣昨日裏有幸聽聞聖上的殿試,發現那位叫孫功成的學生非常不錯,天資聰穎,對古訓是倒背如流,臣建議留在汴京,授戶部倉部郎中一職。”

仁宗假意思索,而後答道,“朕覺得不妥,倉部郎中官職雖是從五品,但責任重大,掌管著天下糧倉的調度、收納和發放等事宜,權力大的很。”

八賢王進一步上前,“啟稟聖上,話雖如此,但倉部郎中之上還有戶部侍郎啊,糧食調動或者收藏一事,也不是一人之力可以達成的。”

“八賢王久不參與政事,似乎忘記了倉部郎中的一個特權!”,仁宗笑眯眯的看著八賢王,似乎抓到了八賢王的小辮子。

“聖上說哪裏的話,我怎麼不知道,這個特權條文還是我與太宗皇帝商議起草,並最終擬定的呢!”

話趕話,八賢王雖然和仁宗屬於一唱一和,但八賢王看仁宗要借機看笑話,便直接搬出了自己的老爹。

仁宗一聽,便沒了話語,“朕倒是想起來了!”

“倉部郎中的特權就是,在非常時期,可以直接給各州府縣直接下達調撥糧食或是開倉放糧之命令,隻不過對於數量有一定的限製,最高不超過一萬石。”

仁宗點點頭,“八叔既然知道這個特權,想必也知道這個職位可謂是個真正的肥缺,不經請示就可以開倉放糧,就算事後追問起來,隻要說到了百姓的肚子裏,那就可以一了百了。”

八賢王停頓了一會,用餘光瞟向了四周,發現並沒有人站出來,索性就加了一把火。

“我覺得孫功成這人憨厚老實,對大宋忠心可鑒,特別是提到白鹿書院的蔣院長,那是非常的推崇。”

八賢王之所以提蔣院長,也是因為經過他們的調查,蔣院長其實早就投靠了保守派,隻是明麵上還是忠於仁宗而已。

這下八賢王的提示,讓朝堂上的有些官員稍微動容了一些。

“不行不行,正因為他是蔣院長推崇的,大家都知道,蔣院長是我派去白鹿疏遠的,如果我這麼幹,豈不是給人以口舌,說是天子選官,看的不是實力,而是關係。”

仁宗此話一出,立馬就有官員站出來了,不過此人隻是一個工部的小員外郎。

“聖上此言差已,我大宋從立國之初,從來都是以實力說話,而不是看關係,如果這孫功成真如八賢王所說如此優秀,倒是可以擔任倉部郎中一職。”

仁宗內心鄙夷,但麵部帶著笑,“金員外郎所言極是,可這孫功成也參加了益州的院試,聽聞他的答卷並不是特別出彩,我怕他昨日的表現也隻是曇花一現,也隻是臨場發揮的好而已。”

“啟奏聖上,自從人才難得,科考固然重要,但我大宋此刻需要的就是一些臨場發揮很不錯的新人,而不是一些一成不變的庸才。”

說話的這人是朝堂上為數不多的,全力支持仁宗的兵部尚書索李南,正是因為兵部尚書一職還在仁宗的掌控中,這才讓各方勢力有一個平衡點。

可索李南還有兩年就達到了退休的年齡,各方勢力對兵部尚書一職都虎視眈眈。

“索尚書說的也沒錯,但朕覺得這個官職太過於重要,還是稍後再議。”

八賢王似乎進入了角色,今天要跟仁宗杠到底了。

“不行,我難得參與一次議政,而且發現了這麼好的人才,豈有不用之理,今天你必須給個說法。”

仁宗見八叔似乎陷進去了,反而高興了起來,這就是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