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研製新酒(1 / 2)

一邊是秦長義的步伐加緊,另一邊李方元也是帶著消息趕回了李家。

李方元迅速的彙報完了情況之後,陪同李福定一起趕去了李家酒坊,大夫人李氏也跟在了後麵。

不過在連續給酒坊的幾十個師傅看了這個蒸餾器的圖紙後,竟然沒有一個認識的。

甚至又不少老師傅不屑一顧,對這個蒸餾器嗤之以鼻。

李福定不高興了,他把所有的老師傅都集中了起來。

“我知道,你們有很多人都是世代跟著我們李家做酒的,從宮廷酒到民間,我們李家經曆過輝煌,也經曆過低穀。”

“但現在不一樣了,別人釀出的酒就是好喝。而且非常的暢銷,一個小小的麵館,一個月都能賣出三萬兩的酒錢。”

酒坊的老師傅們開始交頭接耳。

“二爺,三萬兩又不多,我們每個月往外麵發的酒,什麼時候低於一百萬兩?”

“是啊,二爺!您也說了,我們李家幾百年的工藝,這幾百年間不知道出現過多少所謂的釀酒坊,要麼被我們收購,要麼被我們打敗了。”

“二爺,不是我們托大,你說他的酒好喝,還能好喝過我們的‘李太白’?”

這人空中的‘李太白’,是李家經過幾百年的沉澱,一直是皇室指定的貢酒,無論是之前的盛唐還是現在的大宋。

可謂是供不應求,可自從二鍋頭出現後,大家對‘李太白’有些不感冒了,甚至淪為了偶爾調劑口味的酒。

“李方元,你還愣著幹什麼?把你買來的十壇酒帶來吧?”

李福定沒回答他們的話,而是轉頭看著李方元。

李方元尷尬的回應著李福定,“二爺,您怎麼知道?”

“嗬嗬,讓你去拿就去拿吧!不就是十壇酒麼?”

李方元沒辦法,他坐著馬車又回到了李府,從自己的房間裏搬來了兩壇酒,一壇醉九天,一壇二鍋頭。

都是五斤裝的壇子,李方元不是舍不得這些酒,而是沒想到二爺竟然知道自己偷偷買了這些酒。

李家酒坊中,幾十個老師傅在挨個品嚐了兩種酒之後,集體沉默了起來。

有的甚至偷偷的哭了起來,究其原因,也是因為自己世代釀酒,第一次喝到這麼好喝的酒。

“怎麼樣?事實勝於雄辯吧?我李福定一般不輕易的肯定別人的東西,但這次不得不讚賞一下。”

李福定自己也舀了一碗醉九天,相比於二鍋頭,他更喜歡香味豐富的醉九天。

“二爺,您是想我們日後也做這樣的酒麼?”

“這還用問麼?我們為了拿到這個製作的方法,花了不少功夫,所以希望各位盡早的把真正的方法給我研究出來。”

這群老師傅們都默默的看著兩個酒壇,似乎要把酒看透。

“諸位,別光看了,這能看出什麼來?你們都圍過來,我給你們講解一下我得到的信息。”

李方元拿出圖紙,給所有的老師傅開始細細的講解了起來。

李福定和大夫人李氏走了出去,在門口聊了起來。

“福定啊,你說我們這麼做,不會得罪秦公子吧?”

“大嫂,那肯定是得罪了,而且我估計他們應該差不多也知道了!”

李氏笑著說,“好吧!知道就知道了,這個在商場上很常見了。”

李福定背著手,看著遠處正在討論的一群人,點了點頭。

“就是打聽的方法不全,有很多遺漏的地方,不知道這些師傅們多久能研究出來。”

“既然拿到方法了,我們就不要著急了,如果急功近利,我怕釀出來的酒會出問題。”

大夫人李氏做事情一向比較穩妥,李福定有時候也會聽聽大夫人的意見,可這次李福定似乎比較心急。

“嫂子,不是我心急,而是我打探到,秦長義這小子,不知道發了什麼瘋,在川路地區所有的州府都租了鋪子,打算開麵館。”

“你怎麼知道?”,李氏好奇的問道。

“這還是各地的酒商告訴我的,他們在德兒的成人禮上看到過那個叫賀友臣的人,這個人帶著一個下人,到處的租鋪子。”

各地的酒商定期的來李家拿酒,順道把這個消息就告訴了李福定。

“更不得了的是,這秦長義竟然把第二個酒坊開到了合州下麵的雲縣!有十畝地呢!”

李氏想了想,搖了搖頭。

“二爺,他秦長義會選地方,但這規模也太小了吧,十畝地撐死了量產三十萬斤,和我們李家沒得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