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大學(1 / 2)

當葉楓他們出了校長樓,所在的區域屬於教師辦公區域,路上來往的大都是老師。雖然校長有提議讓專門工作人員帶領參觀下校園。

但是當時葉楓分身告誡說道:“張校長,如今我可是京都大學的學生身份了,並非是王的身份”

張校長又不傻,明白葉楓是要以學生的身份去體驗大學的生活氛圍,更何況他如何敢違逆王的意誌,也就作罷。

玲瓏問道:“爸,你說大學是什麼?”這一聲爸,的確引來一些路過老師的側目,不過那些老師見葉楓他們的年紀差不多都是學生的年紀,也就以為是同伴之間的玩鬧,也就沒有在意,畢竟嘛,情侶之間不也有時候男方會讓女方喊他爸爸不是嗎。這些老師心裏隻是想,現在的年輕人玩的真野,這些不該是回家在房間裏麵喊的嗎!啥時候開放到了大學的公共場所了。

葉楓倒是真的在想了,一邊慢慢走著一邊想著解釋道:

“大學,學名為普通高等學校,是一種功能獨特的文化機構,是與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機構既相互關聯又鼎足而立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術的高等學府。

它不僅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還在長期辦學實踐的基礎上,經過曆史的積澱、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環境的影響,逐步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大學文化。

大學從它產生到現在已有幾千年的曆史,上溯到它的產生,它主要是從其它地區國家最早發展起來,之後傳到hua夏後又逐漸演化過來的,但無論哪一個時代的大學都是以前大學的創造性繼承而不是否定。

洪堡把大學界定為以純知識為對象的學術研究機構。而純學術的研究活動正是大學孤寂和自由的存在形式的內在依據。據此,大學應有一種精神貴族的氣質和對純粹學術的強烈追求,而不考慮社會經濟、職業等種種實際需要。

著名教育家弗萊克斯納說:我一向主張大學與現實世界保持接觸,同時繼續保持不承擔責任,工業界已經發展了利用純科學研究的方式,因此它不需要大學的實用性,如果社會科學要作為科學來發展,它們就必須脫離商業行為、政治行為以及這樣那樣的改革。

而教育家紐曼認為:大學教育應提供普遍性的知識(具有普通意義的真理)和完整的知識,而不是狹隘的專業知識。他所說的知識既包括具體的科學真理,也包括經過抽象、被科學化了的哲學知識。

很多人都認為學校是用來找工作用的,其實不然,

大學本身的意義,首先它要教給學生的是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而大學又不僅僅是一個教書的地方,同時也是研究學術的地方,蔡元培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學術研究需要靜心,不可為了學術而學術,不應為了利益而學術。大學還是應該保留一些象牙塔的特質,保留一份大學的骨氣,因為世上功利現實的人不少,理想主義的人卻不多。在許多人認為大學應該與社會接軌之時,或許可以想一下,我們究竟需要利己主義現實主義的年輕人還是具有理想主義氣質的年輕人。既然世界會是年輕人的,何必要他們如某些精於世故的中年人老年人一般呢?倘若開始便精於世故,社會不過是在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