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道:葉yu,我一直好奇,古時三大教“儒釋道”合一是不是很容易?
葉yu道:儒家、道家、和佛家能並存於世千年,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以及不能相融合的緣由。以人的貪婪,想三教合一成一代“大家”,古往今來有之,還不少。但是能自成一家的不過寥寥數人,之後出現的不過是鸚鵡學舌的徒子徒孫而已,鮮有創新開辟之人。
儒釋道三教在很多方麵所闡釋的道理都是相悖的,甚至是針鋒相對的,但是又都是有理的,而且還能自圓其說。這個就是三家為何能並存於世千年的簡單的解釋。同時這個也說明了一件事情,這個世間的事物是鮮有一個普世的定論,任何事物都是善惡好壞,兼容並蓄,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故而這個也是告訴我們對待事物,不能一概而論、盲目下結論
說回你的問題,雖然儒釋道三家相悖居多,但是也並非沒有相通的地方,隻要能找到一個相通點,並以那個點為起點,通過以某個標準取舍的方式就可以把三教合在一處,進而形成自己的道。而其中三教合一中最有名的就屬於心學大師王陽明。
不過其實以《凡仙逆》的世界觀角度來看,王陽明也算是“異道”,和葉楓是一樣的,隻不過異道之間從來都是獨行俠,葉楓的異道和王陽明的異道,是不同的,側重點不同。王陽明的異道重“儒”,而葉楓的異道重“道”。
旁白道:那麼那個相通點是什麼?
葉yu道:是人,而談到人,必然不能繞過“人心”,還記得葉楓那句話嗎?“凡具人心者,皆可為人。”也是因此,王陽明是心學大師,而不是其他“學”的大師。
相通點“人”的具體表現是:儒家講的是人與人的關係;佛家講的是人與自己的關係;道家講的是人與自然、宇宙的關係。
所以做人學儒家,修心學佛家,做事學道家。
當然這個就是簡單的表述,這裏再次強調下,儒釋道三家的大學問,根本就不是一個網文百萬,千萬,億萬字能夠闡述清楚的,即便隻是闡述其中一家也很難闡述清楚。因為那是千百年來無數先賢前赴後繼的思想的結晶,豈是我等能坐而妄言通透的?我能寫的也就是染指一些皮毛罷了。否則就隻是貽笑大方的井底之蛙罷了。
旁白問道:那個取舍的標準是什麼?
葉yu道:是善良的心。王陽明的解釋叫做“良知”。
所以王陽明心學的核心可以總結成: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對了,剛好提到良知、善心,那麼在這裏說點其他的東西。
旁白道:等等!葉yu,你不會是為了水字數說點沒用的東西吧。
葉yu道:不會,我想說的是和防衛部處理的案子有關的東西。
現代的一些法律學家有一種奇怪而可笑的想法,他們以為把法律修訂的天衣無縫,就可以讓人不得不人人向善,不敢為惡。
殊不知那種方法還不如孔子那樣勸人向善來的有效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