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提親(1 / 2)

葉yu道:《凡仙逆》這本書裏麵曾經講述了這麼一個道理,整個世間的萬事萬物其實並不是黑白對錯、涇渭分明的,從來都隻是一抹精致的灰色。這個並非是別有目的的“夾帶私貨”,而是在陳述事實。但是其實這個道理卻也隻是開了個頭,隻說了一半。

旁白道:一半?那另外一半呢?

葉yu道:另外的一半就是這個道理的具體的運用。舉例來說,比如說這個道理的衍生物之一的寬容。其實寬容是有分兩種的,一種是虛無主義的寬容,一種是確信主義的寬容。虛無主義的寬容就是上述所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正義邪惡,沒有對錯,沒有黑白是非,都是灰色,所以無所謂了,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這種包容就是虛無主義的寬容,也是一種擺爛的寬容。殊不知這種擺爛的寬容給我們帶來不了任何益處,隻會會讓我們失去判斷對錯的標準而隨波逐流。要知道這個世上沒有是非對錯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沒有對錯的意識就不可能存在道德,人就無法和從動物之列區別而出,那麼這個地球上所謂人類世界就隻是一個稍微強大點的動物世界罷了。

旁白道:人又不是動物。

葉yu道:人就是動物,當你沉溺於酒色名利這種低級的快樂,其實就是在沉溺於動物的快樂,那是忘記了人類獨有的且應該有的快樂的表現。人如果天天在動物的快樂中沉淪墮落,在酒色名利的這種動物性質的快樂中感到成就,人就會忘記了人應該有更高的追求這件最重要的事情。是非對錯就是更高的追求,道德更是在以“是非對錯”為基礎而衍生出來的更加高級的追求。所以當你陷入虛無主義失去了對於對錯的判斷力而擺爛的時候,你就已經是動物了。

旁白道:那你寫的道理,豈不是前後矛盾?

葉yu道:並不矛盾,所以我們才要不斷強調自我的重要性。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這個世界是分為內外兩個世界,外世界就是這個通常意義的世界,而內世界就是你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每個人對於這個現實的外世界來說,都隻是如滄海一粟般的渺小,再厲害的人最多也不過是一個浪花漣漪。而這個世界的顏色主基調就是灰色,我們個人是沒資格也沒能力去改變它的。但是對於我們個人的內世界而言,我們每一個人卻有是無可替代的最為重要的主宰,我們能決定自己的內世界的顏色。

剛剛說的人應該有更高的追求來區別於動物。即是說,即便我在外人的眼裏活得、累得像個畜生動物,但是我自己決不能認為自己就是畜生動物,不然那時候就真的變不回人來了隻能成為他人利用、拿捏的傀儡。所以我們自己要有明確的對錯觀,即道德觀。

雖然萬事萬物不分對錯黑白,但是每一件事情的對錯黑白的比重成分是不同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判斷重點,道德中已經有了很多的側重點的抓手來幫助我們去判斷重點,進而樹立自己內心的明確的對錯觀,比如“仁義禮智信”。它們是古代儒家歸納的五個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