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黃帝內經(1 / 3)

巫山覺得自己不再迷茫,他明白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會做些什麼。

巫山心中多了些真實的淡然,虛榮不在,活得真實自在。

就是在這種輕鬆又淡然的心態下,巫山於夜晚中,沐浴更衣,秉燭刻錄本命經文。

巫山心神來到胸中文氣大鬥,查看了一下前三個文氣大鬥內的陰陽圖、乾坤一氣、太陰輪,三團光輝不一的光團,看得巫山目眩神迷。

巫山很欣慰,這些都是他在此方世界安身立命、紮地生根的本錢。

經過一番感應,知曉自己的伴生聖器各有長進後,巫山收拾心神,準備刻錄第四個文氣大鬥的本命經文。

巫山心神凝聚,文氣大鬥內的文氣瘋狂席卷向他的手心,不消片刻,一支由文氣凝聚的靈筆出現在巫山手中,散發著璀璨光華。

沒有任何拖遝,巫山身隨心動,人瞬間就來到了文氣大鬥的一麵鬥壁之前。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誌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

對於自己的第四境本命經文,巫山的選擇是《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和《素問》兩部,內容高深莫測。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雖然是醫書,但這本聖人經典極為不一般,它的內容涵蓋了“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他的內容博大精深。

巫山之所以選擇《黃帝內經》,乃是因為知曉了這方天地人族在氣血之力的修煉上是有所限製的。

巫山想通過《黃帝內經》來加強自己的肉身力量,甚至突破人族極限,打通氣血之力的修煉道路。

巫山已經在氣血之力上來到了第五境,離第六境已然不遠,巫山必須得為自己的修煉鋪路。

而《黃帝內經》,就是巫山給自己在氣血修煉上加入的底蘊資本。

這段時間,巫山也在書院藏書樓查看了很多書籍,人族想要打破人體極限,有多種方法,繁雜不一,且秘而不宣。

就巫山所了解到的,一種是服用極為罕有的天材地寶;一種是利用秘術強煉肉身;一種是叛出人族,轉化成其他種族的身軀;最後一種就是青蓮聖地的雙修秘術。

天材地寶巫山倒是有一件,效果好不好,還不確定。巫山雖然還沒到第六境,但也絕不會將自身的修煉前途放押在一件天材地寶上。

這不是巫山的性格,也不是讀書人該有的作為!

強煉肉身的秘術,巫山沒有,書院也沒有。

所以,巫山直接掐斷了這方麵的念頭,他之所以選擇《黃帝內經》,也有《黃帝內經》孕育這方麵文道秘技的想法。

叛逆出人族這一點,巫山想都沒想過。

至於青蓮聖地的雙修秘術,巫山和雲夢璃,八字都還沒一撇,這隻能算是巫山的備用選項。

《黃帝內經》的效果好不好,巫山不知道,但在眾多聖人經典中,這是最適合拿出來滋養肉身的聖人經典了。

巫山沒有停歇,繼續刻錄本命經文,《黃帝內經》一共十五萬六千五百零七字,這是一項大工程,巫山早就準備好打持久戰了。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這是《素問》的內容,九卷八十一篇,內容廣博而深奧,舉凡養生氣功之理論,髒象學說、陰陽五行無所不包,無所不含。

“……小針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睹其疾,惡知其原?”

“刺之微,在速遲。粗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道,扣之不發。知其往來,要與之期……”

“……”

這是《靈樞》的內容,又叫《針經》,可見其對人體經絡的認知是極為高深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