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沒落的名門大族——庾氏(1 / 2)

崔老頭去了。

幾日後,千老道回來了。

金牛山,仙人台,千老道在墓的兩側,親手種下了兩顆鬆,一杯老酒澆土,祭奠這位忘年老友。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這是千老道對崔老頭的評價。

憑空生起的一陣清風吹來,卷起了幾張紙錢,朝著山下鳳棲湖飛去,千老道捋須道:“世間一切,自有定數,有為即無為,妄插天命,有違天數,即便你身披儒衣、手握縱橫,也必遭反噬,斬你十載壽元,以償天命。”

那道清風在鳳棲湖上,盤旋許久,始終不願離去,終引得湖水洶湧,衝擊堤岸,倒灌農田,蕭氏大慌,堤岸上的人忙作一團,紛紛不明這晴天白日裏,哪來的一股大風?

千老道氣的踢了一腳墓碑,不忍大水灌堤,歎道:“你們縱橫家,都是這臭脾氣,唉......老道知你心有不甘,既如此,便替你看上一看,他日若能償你所願,漢家一統,於洛陽華林園,開壇祭奉陰司。”

話音落,清風散還,湖麵平息,一切歸於平靜,隻餘那一麵墓碑,倔強的朝北。

“世間再無縱橫家矣!”千老道仰望著湛藍天空怔怔道。

......

江左晉陵郡武進,蘭陵蕭氏,升平二年,發展勢頭突發猛進,是北僑士族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西津渡口,日趨繁華,來往建康、三吳、京口的大船,絡繹不絕。

趙雲龍提議的“茶商聯盟”,在胖老八私下裏聯係了他表哥後,又與顏氏達成了一致,楊氏沒有話語權,刁氏便也同意了,幾家推動之下,正式成立。

武進因為地理原因,往北順著丹徒水道至京口,往西走句容——秦淮到建康,往南至三吳,成為了“茶商聯盟”的總部,五家的成品茶葉源源不斷運往武進,進而分銷到各地。

武進縣西城,三叔專設了一個茶市區,供來往的行商交易,到五月的時候,茶市已經初具規模,且清茶供不應求,往往新茶剛出,便被守候的三吳商人、建康商人買斷。

清茶的勢頭十分迅猛,這讓五家十分歡喜,大力吸附京口流民安家晉陵,全力推廣區域類的茶株種植,產量將會一年高過一年。

對於清茶這個吸金獸,五家心中自有計較,族長蕭清掛了一個郡府的閑職,然卻是專門管轄晉陵郡的清茶,儼然是要把“清茶”納入五家的小腰包裏。

五月中,顏寬升遷為吏部侍郎,戴淵補黃門侍郎,此乃皇帝近侍,職位不高,但能獲得第一手消息,五家的其餘族人,也紛紛入仕晉陵各縣。

謝弈四月底病逝,原吳興太守謝萬石,任職豫州刺史,無錫顧氏顧悅之上任吳興太守,江州尋陽令,蕭欽之大伯接到吏部詔令,一躍為吳興郡丞,實權的二號人物。

這是晉陵與吳人打了一個默契戰。

五月底,耀耀清荷,芬芳鳳棲湖畔,茫茫沃野,一片稻花,清荷稻香,濯濯如春日柳,朗朗如風間竹,遵崔老頭遺命,苦讀三月的徐邈與閉門不出的蕭欽之,啟程去晉陵,參加州中正複核。

升平二年的揚州大中正——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