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世民猶豫之際,房玄齡和杜如晦卻奏道:“陛下,臣等以為代國公年少有為,必能擔當此任!”
房謀杜斷都發言了,李世民心中的天平也終於傾向了楊崢:“既然二相都認為代國公堪當大任,楊崢聽封!”
“臣在!”
“朕欽封你為大唐天下兵馬大元帥,盡快重組大唐軍隊,以備後用!”
“臣領旨謝恩!”
李世民笑了:“大元帥,朕對你的期待可不小啊,對了,你的帥印都還沒著落呢,待工部造好之後,朕要在三日之後登台授印!”
“謝陛下!”
楊崢心裏也是高興,如今終於熬到兵馬大元帥了,這個大元帥是相對於戰時來設置的,打仗的時候,這天下的兵權將盡入己手,行軍打仗,沒有任何掣肘。沒有戰爭的時候,這個元帥也就是個閑職,這到符合楊崢的性格,俺不就喜歡種種田,放放馬嗎?
楊崢原本還想明天就走,看來得多留幾天了,等取了帥印,再號令各路軍隊,想想還是很威風的。
而李世民的任命一宣布,太極殿內那些武將就臉上表情不一了,程咬金、秦瓊這一派武將都非常支持李世民的決定,他們都將楊崢當成自己的子侄一般,自家兒子也和楊崢交好,更大的原因還是他們看到了楊崢的能力,不說別的,其他大將能千騎闖營活捉頡利嗎?
而侯君集、李績等人則明顯心裏空落落的,本以為李靖退休了,他們能補上空缺,卻沒想到到頭來是個毛頭小子接班。李績還好一些,侯君集卻自忖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就連當初頡利兵臨長安,也是自己帶兵連續衝擊頡利側翼,這才逼迫頡利暫時放棄攻打長安的計劃,長安城才轉危為安。而今天自己卻被一個毛頭小子給比下去了,侯君集心裏自然是憤憤不平。
接下來,房玄齡打斷了大家的思維,轉而拋出第三條:“諸位,大元帥還提到了第三條:農業的發展。對於大元帥所提供的紅薯、玉米、洋芋等高產作物大家應該都有感觸了,因此大元帥提出朝廷直接設立農業部,專門負責農業發展和管理,農業部將直屬陛下領導,首任農業部尚書由馬周擔任,咦,這馬周是誰?”房玄齡念著念著突然驚訝的叫了起來。
楊崢也愣了,不會吧,連馬周都不認識?這可是大唐名臣啊!
眾大臣都麵麵相覷,顯然這大殿之內沒有馬周其人。
李世民問道:“大元帥,你這農業部尚書人選從何聽來?朕也從未聽過有此人啊?”
楊崢突然一拍腦門,自己鬧了一個烏龍,這馬周是中郎將常何的門客,看大家這表情應該是馬周還沒有代常何上書,曆史上馬周是代常何寫了一篇文章才被李世民發現是個人才,然後才委以重用的。
楊崢忙道:“陛下,馬周此人乃大才,臣聽說此人現寄居在中郎將常何門下,陛下可差人前去召喚入宮,必不令陛下失望也!”
李世民卻在心裏疑惑,這小子怎麼知道得這麼多?自己的耳目遍及長安城,按道理講應該能知道這個馬周啊。不過看楊崢如此肯定的樣子,李世民也有點相信了,當即下令道:“傳朕口諭,速速召中郎將常何門下馬周入宮見駕!”
侍從傳達了李世民的命令給高興,高興忙派人去傳令去了。
李世民又道:“大元帥,你所獻的這些作物如何栽培,眾卿家恐怕都不精於此道吧?這馬周也恐怕沒有你精通啊!”
楊崢則說道:“陛下不用擔心,臣會手書各種作物的栽培種植技術一冊,供陛下和各位大臣參考。現在臣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各種作物的栽培種植。紅薯的種植臣建議在三月下種,可將郭縣作為紅薯的育苗基地。郭縣的氣候不同其他地區,很適合育苗,而且又灌溉方便,百姓輕車熟路,利於育苗工作。待紅薯苗育成之後,再分發關中各地種植,此後逐年推廣,紅薯便能遍布大唐了;洋芋的種植就比較簡單了,隻要土地夠鬆軟,氣候夠溫涼,稍稍施一點肥就可以了;至於玉米,那就必須要求土地肥沃,灌溉充分了,最好是種植在平原上,這樣光照時間比較長,對玉米的生長大有好處。”
楊崢留的種現在隻能滿足關中部分地區種植,要全麵推廣起碼還得兩年以上,不過楊崢也樂得把技術交給他人,不然李世民總是要來煩自己,那也不好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