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伍陸軍而言,通過上遊供應商對興天下的供貨量,判斷出果核的真實經營情況,這簡直是小兒科。
不過,越是了解,他心裏的震撼越深。
吳楚之在鵬城果核搞得那一套,從效果上來看,比他以前搞得軍事化管理強製加班,效果要好上許多。
改善食堂、改善住宿、額外支付加班工資,這讓鵬城果核的成本開支增加了30%以上。
但是從原料供應量和頻次來推斷,生產效率卻提升了50%以上。
這讓伍陸軍很是目瞪口呆起來。
實際上吳楚之做得和他做得本質上沒什麼區別啊!
加班時間還是那麼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群人是不是傻啊!
你一個人幹了兩個人的活,吳楚之也就給你們最多加了30%的工資而已。
你們還特喵的對他感恩戴德!
無非就是吃的好些,住的好些而已,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其實也無怪伍陸軍這麼想。
因為他錯判了勞動人群的代際更迭。
伍陸軍的那一套,對60後、70後是很管用的,可對現在的社會新鮮人80後,完全不起作用。
不對路。
80後的大學生還未走出校園,但是80後的中專生、大專生卻已開始活躍起來,更不用說鄉村出來打工的孩子,很多已工作幾年了。
隨著80後進入職場,在同一間辦公室裏,在同一個車間裏,60後、70後、80後齊聚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了。
‘三代同堂’的職場背景下,每代人都有著自己的特色,生活觀念、工作方式、婚戀觀念等方麵都存在著極大的分歧。
一個有趣的說法:60年代‘頭抵頭’、70年代‘背靠背’、80年代‘臉貼臉’。
意思是說上個世紀60年代出生的員工有責任心,有理想,埋頭苦幹;
穀婕70年代出生的員工有壓力,有焦慮,肩負重擔;
而80年代出生的員工則完全以快樂為導向,講求個人實現。
80後工作態度便是:既要工作,也要快樂。
當然,如果十年後,當90後開始進入社會時,就又是另外一個天地了。
他們是:不想工作,但會工作。
‘80後’是在獨生子女政策下長大的一代,父母照顧得很多。
與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相比,他們沒有什麼負擔,不用為生活擔憂,也沒有受到什麼挫折,所以他們對生活的希望是快樂,要開心。
‘80後’是新一代的年輕人,他們不介意努力工作,但同時追求開心;不怕工作有壓力,同時希望工作有靈活性,即工作需要的時候,他們可以不介意加班、全力工作,但工作完了之後,他們希望有個人選擇,有自己的時間。
‘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這是在城市‘80後’中日趨明顯的思維傾向。
但‘80後’絕非貪圖享受的一代,在他們身上閃動著較之以往代際人群更為強烈的成功欲望。
所以吳楚之在鵬城提出的彈性工作製和績效獎金製度,很好的滿足他們的訴求。
伍陸軍歎了一口氣,也許自己是真的落後於時代了。
生產效率提升50%,意味著利潤的提升遠不止這50%,因為你能更有底氣的去麵對市場上的競爭。
特別是在已經血紅一片的個人計算機市場上,越高的生產效率,會帶來了越低的經濟庫存。
在同行業中你的資金周轉比別人更快,你就最賺錢。
其實生意無不如此,一旦從事了某個行業,目標客戶群就固定了,此時你日思夜想、視同生命般重要的核心問題就應該是:如何將東西賣得更快?
因為每周轉一次,你才能達到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賺錢。你周轉得越快,賺的錢才越多。
快速周轉,時代使然。
商品短缺時代,‘囤積居奇’發大財,然而今天誰這樣做,誰就是‘傻根’。
在商品過剩現金為王的今天,最重要的發財手段就是在產品更新換代之前‘快速出手,多多出手’,其中最有效的是:低價格。
過去,最有效的賺錢手段是賣高價——提高利潤率。
今天,最顯著的賺錢手段已變成賣低價——提高周轉率。
過去利潤高但是最終賺錢少,因為賣得少;今天利潤低但是最終賺錢多,因為賣得多。
價格戰曾經備受責難,那是因為它損害了尚未開竅的、遵循傳統利潤模式的別的廠商的利益,但毫無疑問卻受到了鈔票最熱烈的追捧。
但是讓伍陸軍看不懂的是,吳楚之竟然沒有急著出貨,而是大費周章的要搞什麼產品發布會。
要知道,產品生產出來了,每多一天的在庫時間,實際上損失的不僅僅是庫存費用,而且還有資金本身的成本以及可能的機會成本。
所以來到長安後,完成吳楚之給他布置的渠道開發任務後,伍陸軍開始了快樂的摸魚時光。
樊麗麗還是有些撐不住了,伍陸軍將她扶到校園內的長椅上坐了下來。
“少走一點吧,休息一會兒,待會等食堂人少了,我們再去。”望著樊麗麗那滿頭的細汗,伍陸軍有些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