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風暴來臨(2 / 2)

穀秦元清看過去,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

丁肇中出生於1936年,1959年獲美利堅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學士和數學學士學位,1962年獲得密歇根大學博士學位,1965年發現反氘核,1967年測量電子半徑發現電子是沒有體積的,半徑小於10E-14厘米。1969年測量普通光和有質量的光之間的轉變,證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變成矢量介子,他並在這一年成為美利堅麻省理工學院物理係教授,1975年當選美利堅藝術和科學院院士。1974年發現第4種誇克的束縛態-J粒子,因此貢獻,他獲得了洛侖茲獎,以及諾貝爾物理獎。

與此同時,從1994年他就領導AMS實驗在空間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並在2015年首次發現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電子,這些正電子的來源可能是暗物質碰撞所產生的。

對於這位已經82歲高齡、卻始終堅持在物理研究一線的物理學家,秦元清還是很佩服的。

不過學術就是學術,他不會因為佩服丁肇中,而作出妥協,秦元清淡笑道:“丁教授,我想你應該也清楚,這是可能,而不是一定,大家對於宇宙未知的東西,總是希望往暗物質、反物質上麵靠攏,而事實上這麼多年了,一直沒辦法真正地去證實它的存在。”

“人類觀測宇宙這麼多年,但是對宇宙的認知,依舊非常的渺小,我構建海螺物理模型,是嚴謹的,不可能將未知的、不確定的給添加上去,這是不負責任的!”秦元清眉頭都不皺。

如果是其他人,麵對這麼多暗物質領域的學者,會心虛,但是秦元清可不會,學術就應該是真理越辯越明,不應該摻雜太多的東西。

而且以他在物理學的地位,根本無需給任何人麵子,無需進行任何妥協。

“可是愛因斯坦根據他的相對論得出推論:宇宙的形狀取決於宇宙質量的多少。他認為宇宙是有限封閉的。可是如今可觀測到的宇宙密度,卻達不到,這說明宇宙中的大多數物質‘失蹤’了,我們暗物質是有理論依據的!”一個約莫60歲的學者,激動地說道。

這一位是來自三哥的一位著名暗物質學者,畢業於牛津大學,後在馬普所博士後工作站,一生都在研究暗物質,他是見證了暗物質的研究不斷取得了成功,他心中無比確信,暗物質就是真實存在的,就是真理。

他原本在魔都進行學術訪問,開講座,結果一聽到消息,差點氣吐血,第一時間買了機票殺向水木大學。

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這個道理已經深入每個學者的骨髓了!

“難道如今觀測到的宇宙密度,就是真的宇宙密度?難道不會隨著人類科技發展,工具愈加完善,可以觀測到更真實的宇宙密度?你確定,今後隨著科技發展,工具更加齊全後,觀測到的宇宙密度不會比現在的大?”秦元清連續三個反問,直接讓三哥家的學者,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然後又聽到秦元清一個反問:“難道愛因斯坦就是對的?”

周邊的諸多學者聽到秦元清最後一個反問,頓時大驚失色,要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經過這麼多年醞釀,已經基本上被神化了,和牛頓一樣都是物理大神級別的,他們怎麼可能是錯的呢,他們一定是對的。

秦元清的言論,簡直是大逆不道,簡直是欺師滅祖!

秦元清不由得失望地道:“要是大家對於科學都是這麼一個態度,那麼我想物理學發展是悲觀的,沒有愛因斯坦等人的努力,大家都還在沉浸於牛頓構建的經典力學體係,也不會有相對論,不會有量子理論,也不會有粒子標準物理模型!”

“難怪這三十多年,物理學沉寂了,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你們想證明暗物質的真實存在,那就去尋找它,尋找到它,那麼到時候我會親自祝福的!”秦元清心中有些遺憾,曾幾何時,物理學黃金時代,群星璀璨,結果在過去三十餘年時間,物理學所作的其實是修修補補的,再也沒有誕生出相對論、量子力學這一級別的成果。

最大的成果,居然是他解決了楊-米爾斯理論以及所提出的強電統一理論。

就這樣的情況下,居然還有物理學家不忿,認為被一個菲爾茲獎獲得者給奪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物理學界的恥辱。

。您提供大神瘋子C的重生科技學霸起點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