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兩卷間楔(全)(2 / 3)

嶽翻則負責穩守在以程崗村以核心的後方,雷打不動。

當然,嶽飛出征之前,一定要打造好這個後方堡壘,防禦工事可能堅固,沒有人能攻破。

還有衛戍部隊的精銳程度,即使全世界的敵對勢力都來,也會保證自己的後方巋然不動。

其實,嶽飛的理性狀態,就是如同烏龜殼一樣,不管達到那裏,都把自己防守的固若金湯。

而且,一旦準備充分,速度還不慢,最起碼比他家的黃柴要快,黃柴就是嶽飛家的那隻柴犬。

第三,奠定了全民皆兵係統,將程崗村一盤散沙粘合起來,還組建了利器戰隊、鋤頭隊等自衛力量。

這個係統,將來是嶽飛勢力延伸到任何地方的一個模式,實質就是,在宋時人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每一個人都要自保能力,大敵當前不能依靠任何人,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生命最可靠的保證。

有了這個基礎以後,才在全民皆兵的基礎上,組建常備軍,就是絕對的精銳,貴精不貴多。

這隻常備軍,也是職業戰士,也就是說他們不會沒事等著挨打,而是把危險消滅在沒有發生之前。

直接說吧,嶽飛要帶著他們先下手為強,攻入敵人的後方,給他們搗搗亂,時機成熟的時候,將敵人連根拔掉,這也嶽飛穩紮穩打不不完善戰略延伸到大宋疆域之外的一部分。

嶽飛早就不服氣了,大宋兵多錢多,憑什麼總是被動挨打?

所謂的積貧積弱,都是等著挨打造成的!

宋朝那麼都城市,哪一個不要防守?

敵人卻可以集中全國精銳,攻奪一個城市,在戰場戰爭中比較,不顯得積貧積弱才怪。

所以,那些嚷嚷積貧積弱為宋朝戰敗原因的腐儒,絕對是腦袋被驢踢了,還不止一次。

嶽飛太為那麼沒有戰略頭腦的昏君庸臣著急了。

總而言之,他們都是在為眼前的利益爭得頭破血流

第四,建立了基本組織架構,文政武政的基本配套領導骨幹配置了一部分。

雖然嶽飛便場所及隻是程崗村和五裏崗鎮,但是麻醉雖小五髒俱全,一個小地方和一個大地方,這樣的機構設置基本原則是一樣的,最基本的有兩條。

第一條,就是機構要健全,既然五髒俱全,就不能顧頭不顧腚,缺乏的東西就顯出那個東西至關重要,誰如果不信,十天半月你不撒尿試試?沒見到影三叔叔隻是撒尿,就讓他高興得差點而沒滿天飛嗎?

第二條,就是一定要講求效率,這個效率按嶽飛的簡單質樸理解,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也就是每一個坑都要有蘿卜,同時,每一個蘿卜都要有一個坑,不是一個坑裏有兩個蘿卜,比如宋朝的官員製度,那種一個委派官可以有十個八個職官下那裏等著,就是一個坑裏有十個八個蘿卜在那裏擠著。

順便說一句,如果這些等待的蘿卜是免費的,那也不是太嚴重,其實質浪費,浪費人才,浪費最好的人才,不是經常看到每當奸佞當朝的時候,那些正人君子紛紛隱退、敬而遠之,甚至避世隱居嗎?

這就是劣幣驅良幣的現象,就好比能臣良吏被貪官汙吏所驅趕,也就說明了壞人當道。

而這就和宋朝好幾個蘿卜爭奪一個坑的現象相似。

這後果非常嚴重,因為一個坑裏隻能容一個蘿卜正常生長、正常發揮作用,如果是兩個蘿卜,不是造成浪費,就是造成受傷。

一個蘿卜就可以發揮他的正常功能,連個蘿卜卻需要分出一半的功能去戰勝另一個蘿卜。

這個問題,如果被有效限製,還可以接受,可是宋朝這個樣子,已經動搖了根本,就不能容忍了。

所以嶽飛開始就根絕了這種弊病。

第五,收服了最大家族張家,鞏固了全民皆兵在程崗村的基礎。這體現了嶽飛的能力和心胸。嶽飛好不容易穿越一回,雖然這個穿越不符合他自己的計劃,但是他既然改變不了,就安然受之。既然安然受之,那就是自己的計劃了,拐了一個小彎性質不變。

既然如此,那麼改變宋代的命運,就落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與宋時人共度時艱,拯救所有人,這就決定了他一定要帶動所有人,讓所有人受益,不能扔掉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