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蘇州城,找老馮要到了五千人,楊誌是早就有這個想法的。
他在金陵軍中,隻是一個千戶,能用的人就隻有他手中的千戶營,就算加上從鬆州帶來的人,也不到兩千人。
兩千人,對於楊誌要做的事來說,遠遠不夠。
有林陽手下的這五千府兵,那就不一樣了,回來之後,楊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良他這個千戶營中的那幾條破船。
為此他還向湯長雲借了幾條最大的戰船,然後每天就帶著工匠改造這些船。
湯長雲不知道楊誌要幹什麼,但是她知道楊誌的鬼點子多,也就沒攔著她,而且她也想看看,楊誌改造過後的戰船,是不是真的有用。
光是用在改造戰船的時間,楊誌就花了六天時間,然後差不多二十條船,終於有了他想要的樣子。
這幾天,蘇州的五千府兵也被安排跟著金陵軍一樣訓練,訓練他們的水性,要適應在戰船上打仗,至少不會暈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楊誌這段時間沒少去周邊的漁村查看,發現這個年代的漁民,即使出海每次的漁獲也是少得可憐,能拿出來出售的,更是不多。
再加上有琉球海盜的威脅,漁民們不敢去太遠的深海,隻能在附近打魚。
哪裏還有魚給他們打,楊誌改造的戰船,就是按照打漁船的樣子改造的,然後他還製作了先進的打漁網。
於是在第七天的時候,楊誌就帶三千人的,駕著這二十多條船出海了,他這也是第一次坐這種木船,沒辦法,要先解決當下的問題。
楊誌的這艘戰船,已經是金陵軍中最大的戰船了,一般都是金陵軍將領們的指揮船,船上最多能容下三百人,不包含水手,水手都有上百人。
經過楊誌對船帆的改造之後,在速度上提升了不少,但是防禦上依然還是很差。
二十多條戰船,浩浩蕩蕩的出海,不知道的,還以為楊誌這是準備領兵去追殺那些琉球的海盜。
附近打魚的漁民見到這麼多大盛王朝的戰船,都激動的看著這些戰船往更深的深海而去。
楊誌當然不是為了去找那些琉球海盜,他要先試試自己改良的打漁網是不是真的有用,而且他這次的目的,是滿載而歸。
楊誌也是第一次這麼接近大海,兩世為人,他最多就是站在海邊看看,從沒有站在海中看著四周那茫茫無際的大海,沒有海圖的話,如果盲目的進入大海之中,肯定會失去方向的。
楊誌並沒有深入,而是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後,就開始放網,然後就是等待,因為打魚這種事,楊誌並沒有親身經曆,他必須要先嚐試才知道自己的辦法是不是真的有用。
就這樣,楊誌用了三天的時間,才慢慢的找到了其中的規律,還好這次他出海的時候,帶了幾個老漁民,還有工匠。
不斷的試驗,這打魚與天氣,風向這些息息相關,而且什麼地方的什麼魚比較多,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楊誌也從老漁民的口中,學到了不少東西,這些漁民隻是因為工具差,沒有大型的設備,自然就沒辦法大量的捕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