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軍訓練有素,每個人眼裏都充滿了堅定。
楊誌撩了撩衣擺,沒有多說。
但在場的每個人都知道,這並不是一次簡單的戰鬥。
相反,這次的戰鬥比以往每一次都要驚心動魄。
和他們鬥爭的,是天地,是自然。
楊誌打頭陣,上了第一艘船。
雷雲緊跟其後,登上了第二艘。
張叔和王元歲站在原地,緊緊盯著船隻。
船隻的速度很快,石頭將船隻堵得滿滿當當,船身卻沒有任何異常。
漓江還是洶湧澎湃的樣子,每個人的內心也是上上下下。
楊誌站在船頭,觀察者江麵。
張叔帶過來的人裏麵,還有不少是特地培養的開船好手。
即便是這樣的情況,船隻依然隨著浪花翻湧,讓人看的心驚,生怕下一秒所有人就會落水。
雷雲站在船上,著實有些驚訝。
這戰船實在比工部那些老掉牙的船好多了,也多虧有了這樣的船。
要真是工部的船上陣,恐怕早就四分五裂了。
楊誌此人,能得老師另眼相看,果然是個不簡單的!
隻是,還是上麵出手晚了。
漓江這般情況,要是早一些來,哪裏用的著這麼麻煩。
朝廷中的明爭暗鬥,雷雲身為二品大員,又如何不清楚。
不過,雷雲一向圓滑,不站隊,但也絕對讓人抓不到把柄。
他的老師,則是為人太過剛直,這才下放到了金陵。
不過,對於張老這樣的人,到哪裏都能繼續自己的本職工作,對不愛權勢爭奪的他,金陵說不準也是個好地方。
這一次,江南連日大雨,要不是楊誌果斷出手,情況隻會比現在更糟糕。
雷雲自認眼光還是比較獨到的,他在來江南之前,聽過這位忠勇侯在外的“凶名”。
這樣一個人,心中有鬼的人自然覺得招架不住,但那些真正為百姓的人,楊誌可是一個都不虧待的。
在京城之時,雷雲聽過楊誌不少事跡。
這一次同楊誌見麵,並肩作戰,他才能清清楚楚的看到楊誌的聰慧大義。
修建堤壩的糯米,可是忠勇侯出的。
黨派之爭,最後苦的還是百姓。
京城的人,哪裏能不清楚江南的局勢。
隻是,清楚又如何。
皇位上的那一位都無法,誰還能自作主張不成?
總而言之,登上船的這一刻,雷雲想了許多。
楊誌則是沒有察覺到雷雲的想法,此刻,他無暇分心。
漓江的水患治理方法,是他提出來的。
這代表,他也要負責。
引水入海,還有這填石入江的方法,都是他借鑒了古人的智慧得來的。
管不管用,還要另說。
說白了,也是漓江這種狀況實在沒其它法子了,但凡有一點點轉機,楊誌都不至於出這個風頭。
風險很大,隻能一遍遍確認。
楊誌這幾天,是認真觀察過漓江的形勢的。
不理想,但也可以一試。
雨滴密密麻麻的滴在船艙之上,所有人身披蓑衣,一動不動的盯著江麵。
楊誌下過命令,若是形勢有變,立刻返航!
岸邊,所有人也是心焦不已。
漓江關聯著玄州,若是漓江當真崩潰,不止玄州,整個江南都會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