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沒什麼信息管控,遠走塞外的遊商都從來不缺。別說蔡邕的事跡,朝中大小瑣事,十天半月便可傳遍大漢境內,若是再趕上有心人刻意傳播,流傳速度那才叫快呢。
大儒應該算是東漢時期的明星了。嗯,流量明星那種。所以蔡邕的情況就算細節不詳,族老也知道個七七八八。
“蔡大家且在樓桑安住,我樓桑劉氏定不讓蔡大家埋名。”族老豪爽之時,看向劉滄。
“大夯,你與那縣中張家之子相熟,明日去那張家詢問,我桑村欲購置鐵石,打造兵刃,若有惡人敢來我樓桑尋事,定讓他有來無回,有死無生!”族老頗具大將之風,底氣越發厚重。
“。。。”劉滄沉默,果然,他就知道會這樣。老家夥精明的一逼。
簡單來說,族老要武裝全族,化民為兵。以鄉勇拱衛大漢之儒。
嗯,沒毛病,正常情況下,劉虞都不能打小報告那種。
“族老且慢,且讓皓軒與你詳說。”蔡邕苦笑搖頭,反對意思明顯,族老微不可察皺了下眉頭。
好吧,這種趁勢化兵的情況,正常情況下沒毛病。
東漢確實對地方私兵有著明確的限製,而且漢時民風彪悍,尤其是接近邊關的北方,一把殺伐兵刃,便可完成農與兵的轉變。
所以如今對兵器在民間同樣有著比較嚴格的管製,而管製的基層環節,就是通過族老、鄉老、國老之類負責。
漢人抱團排外,而且他釀的好鬥、善鬥。
沒錯,漢人從來都不是什麼老實善良的主,從世界層麵來說,漢人的好鬥善鬥也絕對是出類拔萃的。33小說網
好鬥銘刻在漢人的基因骨髓當中,隻不過後世將漢人的善鬥磨滅,將好鬥的性情各種扭曲之後,就有些扯淡了。
嗯,這些說之無意,不提也罷。
卻說漢時,漢人抱團善鬥,這種抱團又分層次,同族同村排斥外人,但升到郡縣層次,不同村族又能抱團排斥外者。
再升便是州郡,之後便是南方北方,最終當麵對塞外之敵時,南北之人又能抱著膀子,一起懟他丫的。
而話題扯回,像族老這種基層幹部,心中放的最重的也定然是族人家園。
哪個不想自己家園兵強馬壯,漢時之人,可不是你說兩句好聽的,就會甘心將自己的家園寄托在他人身上的。
國家要管製,沒問題,但國人的關係學卻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東西。
民間地方限製私兵,哪怕你是地方豪族,觸了禁忌,同樣也會被摘了腦袋。
但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皇帝也不能亂下禁令,那便是——大義。
非武俠小說那種被各種吹逼的大義。
受人敬重者自該護持,國之驕傲者自該護持,為民務實者自該護持。
此為大義,當受世人推崇。
而蔡邕這種曆朝大儒,又恰恰屬於這大義護持的範疇之內。
。您提供大神史欣的我在三國養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