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為奴為仆(2 / 3)

關於墾荒其實劉滄一直在猶豫要不要進行,劉宏太貪,劉滄擔心這邊開出荒地,那邊劉宏就不甘心將這裏劃給他了。

如今有著張讓支應糧食,關於鹿苑這邊墾荒的事情,劉滄還是準備等劉宏掛了再去考慮。

咱們的皇帝陛下對劉滄來說簡直跟個定時炸彈一般。人在屋簷下,仗著有張讓在前麵頂著,劉滄也隻能將自己表現的紈絝一些。

外界看來,劉滄養獾遛狗,崇尚武力,就連養殖牲畜看起來都非常不用心。

鹿苑女婢千人,便是劉滄準備訓練的飛熊營。曲部兩百,便是潘鳳那群騎兵。

剩餘人等皆為家仆,其中兩千青壯由一百重甲步卒對其訓練,完成步兵基礎訓練者,可按自身意願轉為曲部亦或門客。

曲部生活圍繞的便是幹仗與跟幹仗有關的訓練。

門客‘戰鬥係’多為死士豢養,若非戰鬥係則更類似生產勞作中的中下管理層。

至於家臣就比較高端了,‘家臣不知國’,這時段也沒人敢亂叫,暫時沒有說的必要。

家仆與家奴有著不小的區別,本質大概在於朝廷律法方麵的製約吧。

千人女婢乃是家奴,屬劉滄私有財產,終身侍奉劉滄一家,若有逃離,大漢官方可以予以通緝緝拿。

曲部束之以軍規,家仆、門客之類更多是道德品質方麵的約束。

受劉滄供養,給劉滄賣命,若無故背離,多會背上忘恩負義之類的名聲,受知情者鄙夷,無信可言,但並不受律法限製。

好吧,其實劉滄想要家奴來的,但如今的漢人若沒點情感因素的話,基本都不願為奴,你敢逼他,他就敢捅你。。。

怎麼說呢,劉滄對那些漢姓匈奴防範極深,但其實,劉滄的思維更接近匈奴一些。

簡單來說,劉滄承認,他的品性、思維,更似匈奴。

沒辦法啊,誰讓他是帶著記憶穿越而來。

潛意識這東西十分要命,前世啟蒙、教育、工作、生活等等方麵會接收些什麼信息想來也不用多說。

如今漢人講究忠孝廉恥,言出必行,一言九鼎,非我族類之類。這些丫的可是群體思維,無分高低貴賤那種。

所以人們隻要做好自我定位,啥都敢說,很多人報個號,說自己忠義便是忠義。

言說誌向,基本就沒人質疑。

說要效忠,對方就高興的屁顛屁顛。

看起來很傻逼吧?你就說換你來你信不信吧?

可這時代的漢人,他就信。

有叛之人,便再不言忠,或以勇智再立,言忠多遭嘲諷,此為漢人的自律常識。

這是一種被種族群體遵守奉行的行為規範,亦是大漢文明中的一環。

而劉滄至今對此還不太適應。

畢竟他前世的思維難除,潛意識中依舊是口說無憑,人心隔肚皮,好人沒好報,賺錢不寒摻之類。

匈奴文明劉滄不要太適應了,他跟匈奴最大的區別大概就是想要保住,想要維持如今的大漢文明。

這或許是機緣巧合下誕生的璀璨文明如若奇跡,但所謂奇跡又往往有著它極端脆弱,極端難以再建的特征。

也正是因為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劉滄對漢地匈奴的傳承可謂視如災禍。

尤其是涉及啟蒙之時,麵對善惡觀念未定的少年人,複雜又充滿製衡的大漢文明在它的侵蝕性麵前絕對是個弟弟。

背叛獲利絕對比忠義傳名能更快品嚐到獲取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