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兵抵東郡(2 / 2)

上報朝廷,黃巾俘虜發配為奴,分發豫州郡縣各處,重建豫州受損之地,其後命運,不詳。

豫州戰罷,皇甫嵩部彙軍陳留,典韋隨劉滄所率返鄉,雖然典韋在家鄉已經再無牽掛,但此時他也再非逃犯,跨馬過市,心中亦有舒暢。

陳留聚兵,走定陶,過濟陰,大軍直逼兗州東郡。

此處黃巾聚兵立寨,更有山陽畜牧大族遭鄉人反叛,被黃巾所害。致使此處黃巾聚騎兵兩千餘,蛾賊氣焰再起。

眾軍抵達東郡,東郡郡城無礙。

此處黃巾將領卜已,統兵萬餘,雖有兩千騎兵,但攻城之力匱乏。

大概是擔心久戰損兵,黃巾卜已部並未攻占郡城,而是北上臨水,以黃河水係作為屏障,依托河畔落營。

官軍抵達東郡,郡中多有百姓欲隨軍討伐黃巾,卻說這卜已盤踞東郡沒怎麼破滅村莊,而是借助騎兵之利,威逼各處上繳糧草鐵器。

卜已有意彙聚兗州黃巾,保存軍力,搜刮資源之時,也惹的東郡境內對其畏懼厭惡者甚多。

郡城城下一日休整,皇甫嵩領軍再出,沿河北上,終在河畔一處與卜已黃巾隔河相對。

此地為黃河支流,向西南便是平丘烏巢,河寬雖僅十數丈,但河水頗深,軍兵難以湧進渡河。

而河流對麵,黃巾騎兵槍槊在手,立馬河岸百米,更有弓兵長槍,隨時待命,備戰準備突襲渡河的官軍。

軍兵列陣,將帥聚集。

“誰可渡河先鋒?”對麵蒼天已死的口號聲聲入耳,皇甫嵩看向對岸,再見對岸河畔多有攔馬碎木,不由皺眉對身邊眾將問道。

“將軍,末將欲往!”數聲呼喝齊出,之後幾名發聲者不由瞪眼對視。

劉滄,騎乘戰馬,背負鐵弓,幾人當中表情最為淡然。

曹操,滿臉正氣嚴肅,原本瞪著劉滄,見劉滄眼神掃來,撇撇嘴角,轉眼瞪向旁人。

郭典,身穿銅片將鎧,金燦燦的,跟個聖鬥士一樣,這家夥原本是巨鹿太守,早前董卓又攻張角不下,朝廷斥責,這家夥被董卓拉出來頂缸,慘遭撤職,氣的跑來跟皇甫嵩混了。

張邈,文冠將鎧,四人中隻比曹操高壯一圈,攜帶甲長弓千人投皇甫嵩軍中,跟那個早年被劉宏坑的死去活來的王芬一樣,八廚之一,名士來的。

四人如今同屬皇甫嵩麾下,都有心渡河搶占首功,雖然對麵凶險,但這將軍建功,本就是打殺而來,四人大眼瞪小眼中,最終卻是成了曹操與郭典頂牛。

這段時間,曹操與張邈混的挺熟,兩人眼神流轉,似有默契。

郭典就不同了,這家夥被董卓坑的不要不要的,憋著一腦門的怨氣就想著戰場揚威,洗刷被董卓賜下的弱戰汙名。

至於劉滄,三人非常默契的不去瞪他。這小子悍的厲害,能不招惹,盡量別惹。

而且豫州劉滄攻克聚兵黃巾三十餘處,可謂戰功赫赫。

兗州這邊的黃巾除了掠民,最重視的事情就是滿山遍野的殺獾子,說是充當軍糧,可誰能不知是被劉滄那獾子劉的名號鬧的?

皇甫嵩乃軍中老帥,主軍自有衡度,大概也不至於再讓他冒出來爭功。

。您提供大神史欣的我在三國養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