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調兵遣將(1 / 2)

李大亮足足說了半個時辰,席君買四人還不時補充兩句,通過零碎的信息,王邵皺著眉頭總結道:“也就是說,西平郡的吐穀渾群臣內部出現了分歧,一派是以慕容順之子諾曷缽為代表,打算繼續繼承慕容順的遺誌交好大唐,而另一派則是以丞相與諸名王為代表,打算棄唐西去,依附吐蕃?”

李大亮重重點頭:“對,就是這麼一回事兒,慕容郡王遇刺身死後,西平郡便陷入了動蕩,那些名王放縱部下對河西走廊的商隊多有刁難,更甚者,居然私下組織了響馬隊,以軍易匪,明目張膽的開始劫掠西域過來的商隊。”

席君買插嘴道:“大人,自從陛下在吐穀渾邊境開設通商貿易站以來,護衛過往商隊一直是涼州大營駐軍的日常職責,這幾日,吐穀渾人活動尤為猖獗,居然膽敢挑釁吾等護衛的商團,雖是沒有動真格的,但一直遠遠尾隨著,隻要我們一停下,便會惡語相向,並以無頭的木箭射來挑釁。”

程懷亮舉著拳頭砸了矮幾一下,嚷道:“實在可恨,賢弟,老席說的還算是輕的了,有一次俺帶隊護送,就當著俺的麵,殺了商隊裏的兩名護衛,說什麼他們闖過界了,你聽聽,這絕對是赤果果的挑釁,你說這何人能忍的下去?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大亮黑著臉斥道:“住嘴,那也得忍,一旦我們先動刀兵,輕起戰端之責,爾等何人能背的起,要是陛下怪罪下來……”

“我背!”

唰,眾人被突兀的話音吸引了目光,李大亮一扭頭,愣愣的看著起身的王邵,掏著耳朵不確定道:“王邵,你方才說什麼?”

王邵微微一笑,卻是無比鄭重道:“一切後果,由我來負責!”

從懷中掏出黃絹托在胸前,大聲道:“涼州都督李大亮接旨!”

李大亮瞬間反應過來,慌忙一提下裳小跑到王邵麵前跪拜道:“臣,涼州都督李大亮接旨!”

席君買四人也是趕緊單膝跪地道:“末將恭迎聖旨。”

“門下:舉人王邵……”王邵打開絹黃紙大聲朗讀了起來,無非是李世民欽點王邵成為西平安撫使的詔書,其中有一句,叫眾人聽了之後大為興奮,那就是陛下差王邵全權處理西平郡事宜,隴西各道見詔書後必須予以配合。

“李伯伯,詔書已宣畢,平身吧。”等宣讀完,王邵就將詔書收了起來,上前扶道。

“臣,涼州都督李大亮接旨,定當配合欽差大人安撫西平郡。”李大亮這才明白王邵為何會出此言狂言,敢情陛下已經放權了呀,這倒是好辦了。

隻是,讓李大亮詫異的是,王邵放著蘭州大營現成的部隊不去調動,跑到四百裏外的涼州來,這就有些蹊蹺了,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

李大亮不禁好奇,忍不住這麼一問,王邵笑了笑,在座的都是自己人,也用不著隱瞞,所以如實回答道:“方才詔書也有提及,陛下寬限的時日並不多,這一路西去,光趕路就得花上三日,也就是說邵隻有十二個時辰來處理西平郡的內亂,蘭州大營雖兵力充足,然多數是步卒,若真調了他們,等趕至西平郡就已經是五日之後了,那豈不是說,我這欽差還沒到伏俟城,就得半路折返回京複命了?”

其實王邵還省略了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便是蘭州大營的兵將,皆是侯君集的舊部,一旦聯係他們無疑是在告訴侯君集,王邵真身已經提前一日到達了蘭州,那元芳一行大張旗鼓的吸引,豈不是要白費心機。

一旦侯君集心生警覺,急著改變鄭季年的行程,那自己肯定要比姓鄭的晚到一步,到時候,項上人頭鐵定不保。

要知道,去往江南道走的可是水路,楊廣大興土木修建的隋朝大運河,無疑給鄭季年南下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起點就在洛陽,北至涿郡(北京)一段名曰永濟渠,鄭季年要南下自然不是走這條,往南就是通濟渠、邗溝、江南河這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