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
道門傳承正統一脈,曆史悠久,影響甚廣。
天下玄門之術,過半出於茅山,民間法教一脈,更受其影響甚多。
天下道門雖以道教祖庭龍虎山天師道為首,但自天師道內訌,內部出現分裂以後,後世之中,其影響力並不及茅山一脈。
再到臨近末法時期,元明之時,全真興起,茅山一脈的影響力才逐漸下降。
但即便如此,後世許多文獻之中,仍有茅山之影。
茅山上清宗早年間,反出天師道,與龍虎山爭鋒相對,並駕齊驅,以奉“元始天尊”為宇宙第一神,撰寫各類典籍,為的就是抬“元始”,而貶“太上”一門。
在陶弘景這等大成宗師所編畫的《真靈位業圖》之中,甚至將“太上老君”的地位,一度放到了四禦之後。
所以,各類典籍之中,都有此記載,造成自古以來,天下道門,出現了以“太上老君”為首和“元始天尊”為首的兩派之爭,轟動一時。
道門典籍之中,仙神排位列敘,也出現諸多相互矛盾之處。
而茅山自古以來,大成修煉者數不勝數,在民間影響力更勝一籌,也造成了茅山派係的壯大,曆史上茅山一脈的代表人物除去魏夫人、陶弘景、葛洪以外,還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李白、張仲景等……
然而,若論起時間線,仍舊是以“太上”一門,最為古老。
“天師”一脈,更是傳承數千年,有“北孔南張”之說,直到……
雖然在曆史的進程之中,以茅山為首的道門派教,曾一度與天師道爭鋒相對,但後來,隨著道門內部混亂平定,道教祖庭天師道收歸天下萬法,將“正一法壇”改為“萬法宗壇”,自此,兩派之爭,才算結束。
後世,主要以修煉體係作為劃分,一方以“正一”為首修煉符籙科儀為主,注重“外丹”修煉,另一方,以“全真”為首修煉“內丹”、以“性”“命”雙修為根本之道。
兩脈修行,差距甚大,戒律也大不相同,例如對於破戒、飲食等方麵,也有諸多不同見解。
近代較為出名的張至順道長,將畢生所學彙集成一本《炁體源流》,動漫《一人之下》裏頭關於這部分學說,便是借鑒於此。
對於這四個字,張道長對此的解釋為:炁化三清,體能載道,源為先天道統,流為老君法脈。
此處也很好的說明了,全真一脈,實際上也是奉太上老君為最高神。
全真乃是奉呂洞賓為門派道祖,而王重陽則為開派祖師。
天下大道三千,無論修煉法門如何,典籍衝突如何,最終,殊途同歸,為的就是修成正果,飛升成仙。
每每提及此類爭議,道門中人相對來說,都會謹言慎行。
畢竟,此為一段不堪往事,而且影響和諧。更何況,前人數千年爭議下來,都無結果,後世之人,又怎麼可能僅憑三言兩語便能說清。
所以,現如今末法時期,各派道門不再以修煉法門,或是古舊典籍之中一些存在爭議性的問題進行爭鋒相對,更多的,是各修各家,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其實,這一點不僅是在道門,放眼世界,各類宗教之間,皆是如此。
無論是佛門,還是西方、中東的一些教派,典籍之中一樣存在矛盾與偏差。
然而,在處理這些古舊問題時,佛門與道門,相對來說,更加包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這兩個宗教,相對來說,更看重以“人”為本。
而其餘的一些派教,則執著於這些古舊殘缺的矛盾點,造成直到現如今,也有強烈的衝突,甚至上升到戰爭層麵。
……
午後,陽光和煦,天清氣爽。
茅山的山道上,出現了一人一蛇。
“哎呀呀,老李,以前我倒也有過幾次來茅山,那時候……這地方可是幽深得很,靈氣充裕,我幾次路過,都沒敢上山。”
八岐大蛇一臉興奮地說著。
畢竟,這等道門派教,聞名於天下,他作為上古凶獸的後世之孫,一直有所耳聞,想要上來看看,卻從來不敢入山門之中。
今天,若不是李長生帶著他來,這家夥即便好奇心再強,也不敢上來。
李長生淡淡一笑,說道:“還好你以前沒上山,要不然,隻怕不用等我出手,你已經死在這上頭了。”
八岐大蛇聞言,臉上笑容一滯,眉頭皺了皺,說道:“我早年聽聞,這茅山之中,有無上殺陣,可是事實?”
“不錯。”
李長生點了點頭,說道:“茅山之上的無上殺陣,乃是當年茅山上清宗魏夫人布下的,後世每一代宗師,都曾將一部分神力,注入到無上殺陣之中,這殺陣的威勢,非同小可,比起希夷在聖境之中留下的殺陣,強大數百倍,強如四大僵屍王這等人物,也不敢輕易踏上茅山,就是因為這殺陣的存在,不過……這無上殺陣,已經有千年時光,未曾開啟過,一般來說,開啟無上殺陣的秘法,隻有曆代掌門,才能通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