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月城的一年十二個月中,冬季就長達半年之久,春季與秋季合計大約三個月,加上夏季也有半年時間。而春夏秋三季,就是南屬城農區最繁忙的時候。

自古民以農桑為本,放在流月城,農桑中的農,可以砍掉一半放在桑裏麵,原因無他,農桑代指食與衣。飲食在流月城是個稀罕說法,一年到頭落肚子裏的食物還不夠半碗的——吃藥另算,偶爾砸吧點兒零碎東西進嘴裏,純粹是為了檢查一下味覺有沒有退化。城民無需以飲食維持生計,在濁氣蔓延過來之前,最大的問題是怎麼過冬……事實上,哪怕到了現在,過冬依舊是最大的問題。

禦寒保暖所需的物資,無非衣物、薪炭與藥材,由此導致桑棉麻葛的種植地占了農區近四成的麵積,餘下兩成土地種植製炭的樹木,令外兩成則用於種植藥草與糧食。

華夏民族多以農耕為主,如沈曦所知,曆朝曆代對農桑之事極為重視,正是看中耕織之後的象征意義。

烈山部信奉神農,對耕織之事自然也是十分重視。每年初春,城主都會親自蒞臨農區,種下今年的第一粒種子,再摘一把桑柞葉,喂給今年第一批孵化的蟻蠶。

雖說與後世王朝的帝王親耕籍田一樣,都是做做樣子,表示自己重農桑之事,並不是非要城主真的親自去犁地繅絲,但是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規模僅次於神農壽誕的祀青儀式。祀青跟壽誕一樣,有與民同樂的含義,此外,還包含了一些鼓勵耕織之意。

說白了形式大於實質,有人的地方就有麵子工程。

——本句來自沈曦日記

祀青之日定於立春,雖說春寒料峭,在流月城少數朝北的背陰處,甚至還有尚未融化的積雪,但是位於最南端的農區,卻已經萌發出了星星點點的綠意。沈曦去藥田挖經冬的千節蒲時,就看到林場的邊角餘地裏,已經長出了不少可以叫得出名字的野草。

立春的儀式並不需要神殿做什麼工作,所以沈霽和沈夜也沒有為此奔忙,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祀青當日作為觀眾出席。而儀式之後的春耕,城主府與神殿要做的工作是調遣人手與分配種子、農具之類的物資,而且耕地麵積也沒有大到需要所有人員傾巢而出的程度。相比冬日禦寒抗災時,倒是鬆快了一些。

回去的路上,沈曦經過蠶織場,想起蠶蛹是相當不錯的好食料,便停了停。

蠶室內以法術和炭火保持著溫暖,通過調節溫度,可以控製蠶卵孵化的時間,讓第一批蟻蠶剛好在立春之日破殼。沈曦和雲葙都還未換下冬衣,從室外的微寒忽地變作乍暖,頗有些不適應。

父親是城主十分看重的大祭司,兄長又是下任大祭司,且沈曦的要求也不過分,蠶娘們自是應允,也很乖覺地沒有多嘴問這些蠶蛹的用途。以往繅絲剩下的蠶蛹都是堆做肥料,分出一些來給沈曦,也隻是多一趟跑腿而已,順便還能在神殿的祭司那兒露露臉,何樂而不為。

回到紫微宮所,時間還沒到中午,沈曦整理好了這趟摘的藥草,又看了會兒書,距離父兄下班回來還有大半個時辰。現在華月也漸漸開始接觸一些無關緊要的神殿事務,宮所後側的居室竟比以往冷清了許多。

想起上午去農區時,看到了正在布置的祀青場地,沈曦用小筐裝了些挖藥草時隨手摘的雪珠莓洗幹淨,找了條衣帶把兔子娃娃斜綁在身上,出門往神殿最上層的矩木禁地走去。

“小曦?”看到沈曦出現在平台,滄溟有些驚訝,旋即露出了笑容,“天氣這麼好,怎麼不出去玩兒呢?”

沈曦一拉兔耳朵,轉了下身子,讓滄溟看小筐:“上午才出去過……帶點東西給滄溟姐姐。”

看到沈曦帶來的雪白漿果,滄溟恍然想起,似乎快到立春了。往年這個時候,她都會與父親一起主持祀青儀式,為這一年的耕種勞作揭開序幕。而農區的林場,到了春夏之際,也是他們幾個玩伴撒歡胡鬧的樂園……

“多謝小曦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