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融外彙交易市場的神話(1 / 2)

2013年,4月18日晚,花旗證券某員工爆料並上傳交易截圖,在該司開戶的某投資者,於2月中旬攜帶18萬本金(RMB)入市,開始一路做多或做空黃金,截止今日,已爆賺13億美刀。

該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在國內金融圈引發劇動。

眾所周知,金融行業的一係列規則都是由鷹醬家製定的,平日裏都是他們吸別人的血,割別人的肉,哪能自己挨刀子?如今驟然得知鷹醬挨刀子了,內心懵逼之餘,更多的是想確認一下該消息的真偽。

但凡有渠道的,已經行動起來托關係谘詢了。

沒渠道的,就隻能在評論區指(指)點(手)江(畫)山(腳)。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花旗證券,這可是有著國資背景的外彙交市商,難道能造假忽悠投資者?”

“我看著這些交易圖像是模擬盤,或者P出來的,畢竟每一筆單子的入場離場幾乎堪稱精準,節奏從來沒踏錯。”

“樓上的,你眼睛是不是有問題?或者是在故意帶評論?沒看到賬戶剛起步的時候,也經常踏錯節奏嗎?”

“看了賬戶一開始的交易記錄,我隻想說對方就是個小辣雞。”

“看到後邊呢?”

“大神,請收下我的膝蓋!”

“媽耶,這就是一份投資菜鳥蛻變成投資大佬的日誌。”

“春哥說了,這份交易記錄是造假的,是花旗證券為了打廣告,吸引更多的投資人過來開戶,而特地製造的一場騙局。”

“是啊。大家不要相信,這就是一場騙局。”

“是那個4月初就呼籲一眾粉絲做多,然後前幾天爆倉的那個春哥嗎?”

“春哥,我日你仙人,退錢!”

“春哥,我日你M,退錢!”

“春哥,我....”

“看來被春哥坑了的投資者不在少數。”

“沒辦法,大家都想賺錢,所以也就給了這種騙子的生存空間。”

“直白一點說,像這樣的人,國內金融交易市場太多了,隻要被沒被抓,大不了開個新馬甲重新來過,隻要有投資者想要賺錢,就免不了要被他們收割的一天。”

“依我看,這份交易記錄就是在造假,兩個月的功夫,從18萬人民幣到13億美刀,簡直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啊!”

“花旗證券太惡心了!”

“估計是把大家都當傻子了,以為我們看不出來這份交易記錄是假的。”

“這下好了,花旗證券不僅拉不到業務,還要敗壞口碑咯。”

“我看未必,P過的照片很容易就分辨出來的。”

“那你怎麼解釋後邊那種堪稱完美的交易記錄?每一步的入場離場都踏準了節奏,除非賬戶的擁有是重生的,提前知道這種黃金單邊下跌的局勢,否則根本實現不了這種倍數的盈利!”

“是啊,金融交易市場走勢變化莫測,即便是裏邊的多頭主力跟空頭主力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計劃就一定能實施完成了,也難免要被這樣或那樣的信息擾亂心態,可再瞧這位,分明就是一台冷酷無情,精準到了極點的機器人啊!”

“道理是這樣講的沒錯,但大家別忘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國內這麼大的地方跟人口基數,出現一個金融學的天才也不是難事。再說了,花旗證券幹嘛要造假吸引客戶?你們當裏邊的國資背景真是白癡嗎?就不怕隔天就被有關部門請過去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