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青林學堂的。”藍袍書生見同窗尷尬,連忙道,“二位,我們還有事,便先回去了,你們慢慢聊。”
說著,拉著青衫書生離開了酒肆。
看著兩人逃似的背影,明珠將視線轉移到潘子鈺身上,“你們國子監是怎麼上課的?”
“嗯?”潘子鈺一臉茫然,“小鄉君,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說夫子的授課方式,還是我們監生所學的範圍。”
“夫子的授課方式。”明珠喝了一口甜酒,“他隻是講書籍上的東西,還是會根據授課內容或者當時事件,做相關的知識延伸。
比如,最近鬧得比較火熱的青微草,授課夫子布置課業的時候,是否讓你們寫關於青微草相關的民生策論。
或者說,在學習的時候,遇到曆史事件,有沒有給你們分析得失與成敗什麼?”
“都有,但這個策論卻不是實時的,而是夫子根據課業進度布置的。”潘子鈺疑問,“小鄉君,這有什麼不一樣嗎?”
“自然不一樣。”明珠看著他,“書籍是死的,可事態卻是多變的,如何能運用所學知識,隨機應變,這個很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平時學的不錯,一到動真格就不行了的原因。”
“我好像便是這樣。”潘子鈺對號入座,“夫子授課時,我好像都懂了,一到考試,這裏寫不出那裏也看不明白。”
“那是因為你學過之後,沒有回頭複習和驗收成果,基礎不牢靠。”
“還能拯救嗎?”潘子鈺目光炯炯的看著明珠,“小鄉君,當日在稻花村河畔說的那些話,我是認真的,隻是有時候不得其法,難免心浮氣躁。”
“這個問題好辦,每日所學,你在睡前過一遍腦子,記不住的地方第二天起來馬上溫習,不清楚的地方請教夫子。
除了夫子布置的課業,平日裏的所見所聞,讓你有所感的,你都可以寫下來。
這個不用拘泥於是論文還是雜文詩歌。
當然,像青微草這樣關於民生的,最好寫成策論,請夫子幫忙並點評。”
提及策論,潘子鈺頭都大了,“小鄉君,我……不是很擅長寫策論。”
“不會就學呀,沒有人生來什麼都會的。”明珠看著他,“說句實話,以你們潘家的條件,考秀才不難,但考舉人就不好說了。”
潘家的資源,足夠堆出很多秀才,但舉人,沒有點實力是考不了的。
明珠的言外之意,讓潘子鈺“老臉”一紅,因為他老爹也說過類似的話。
京城這個地界,隨便出個門都能碰上朝廷大員,秀才和舉人實在算不上什麼。
“潘公子,我這裏有一事,想請你幫忙。”
潘子鈺立即道,“小鄉君請說。”
“我想去國子監旁聽兩天,麻煩你幫忙給祭酒大人遞個話。”
潘子鈺一愣,“小鄉君想去國子監聽課?”
“有這個想法。”明珠點點頭,道,“淩江一帶文風不盛,每年入京趕考之人寥寥數幾。
你知道嗎,我所在的青瓶縣,隻有一個進士,兩個舉人,但凡家裏出個秀才,都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潘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