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牲口,根據土地的多少,幾戶人家共同養一頭牛來耕地,這樣不但解決了牲口稀少的問題,還能避免一戶人養牛,人手不足的問題。
至於耕地,女人也是一樣,隻要不是負重,其實女人幹活,不輸於男人,甚至比男人幹得更快。來至蜀中的獨輪車,也開始大量製作,看著那些鐵頭娃頂著重物走路,王牧都覺得脖子難受。
有了獨輪車,想要運送東西,就方便多了,這也解決了勞力不足的問題。
還有就是施肥,阿三這裏的人,種植技術雖然與十年前中原差不多,不過對於入廁的問題,比起中原百姓,隨意了許多,或許是因為他們穿裙子的緣故,隻要沒人的地方,就隨意解決,即便是城裏,那些小巷子,房屋背後,隨處可見幹涸的黃金萬兩。
在中原,每一戶人家,都有一個木桶,就是為了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即便不知道用來施肥,也會運送到城外去倒掉。
所以科佛裏的事情還很多,需要大量的人來教,好在這次又有了不少傷殘士卒,可以讓他們在這裏安家,安排土地房屋和婆姨,就能讓他們安心的幫著管理村子。
一樣用軍伍的方式,一個村子安排一夥人,以前的夥長成為了村長,帶領百姓種地。
科佛裏這裏,目前最少也能開出三十畝良田,一年四季,每畝地就按三百斤水稻計算,一年就是一千二百斤,三十萬畝稻田,就能收獲三十六萬石水稻。
當前朝廷的稅收隻與人頭有關:每丁每年向國家輸粟2石,絹2丈(或布2丈4尺、麻3斤),服役20日(或每日納絹3尺或布3.6尺)。
王牧治下,並沒有采用朝廷的稅收方式,因為他這裏,主要產出是糧食和養殖,根本就沒有讓百姓種麻和養蠶,那些東西,從蜀中和江南購買就是,蜀中和江南,可是產布的主產區,正好和他這裏,形成互補,不但能讓商業更繁榮,同時也能讓地方交流頻繁,相互依存。
糧食從十五稅一到三十稅一不等,主要看百姓歸附的時間,這也讓民心更穩定,百姓想著,時間越長,日子越好過。
至於礦區的稅收,那又是另外一會事情,王牧才不會用一個製度來把所有事情定下。
科佛裏這裏,就按照平均二十稅一來收,那也有十八萬石,也就是一千八百萬斤稻穀。
別以為如今肉食少,百姓就吃得多,其實百姓日子真的很苦,除了農忙的時候,吃的飯都是很稀的,還得加上野菜,一個成人,一天最多就吃半斤稻穀。
即便是打仗的時候,一天一斤,也頂天了,所以這裏的稅收,足夠十萬士卒,作戰的時候吃三個月,如果加上其它糧食補充,半年也能過,畢竟行軍的時候,吃得又要差一些。
當然,三十萬畝稻田,那是因為人手不足,並不是說,這裏隻有三十萬畝地。畝產三百斤,這還隻是幾年前的耕種方式,下等田的收獲,即便隻是輪種,上等田畝產也在四百斤以上。
如今有趙家培養的種子,加上更先進的種植方式,這些良田,畝產能達到近六百斤;不過科佛裏這裏,還得等一年,等百姓熟悉了如何種植,如何施肥,才可能達到。
馮盎能迅速把整個嶺南的土族,治理得服服帖帖,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能給他們帶去畝產五六百斤的糧食,對於百姓來說,一年就算兩季,那也是一千多斤一畝地,一個人就算兩畝,那也是兩千多斤,交了稅還有兩千斤稻穀,一年下來,就過上了好日子,這種生活,誰不想要。
如今百姓,一個人可不止才兩畝地,如今高產的收入,他們幾乎是拚命在種地,稻穀快要成熟的季節,家裏人都是不分白天黑夜,輪流守在田邊,就是擔心被鳥獸吃了。
。您提供大神五叔在此的大唐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