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基本邏輯(2 / 3)

也因此,一旦在《天氣預報》播放完播放廣告,那麼這條廣告就會被幾乎全陸地這邊所有看電視的人看過。

如果是一天兩天還好,如果是一年兩年呢?

放在這個位置的廣告,哪怕看得人並不喜歡,也沒有什麼印象,也會像是一個魔咒念進他們的腦海裏。

平常時候或許看來無用,但是一到他們真的想要和這個行業打交道的時候了,他們就會下意識選擇這個品牌的產品。

這就是標王能夠吸引各個地方的公司來競價的根本原因。

當然了,在競爭標王之前,這個位置也放廣告就是了。

不過,廣告效果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因此,翁玲就需要把標王這個概念不光炒的讓企業家們都知道,也要讓所有人都津津樂道。

如此一來的話,哪怕這個地方的廣告,其實也就是那個樣子,也能變得不是那個樣子。

至於郝莾,他則是回現代查閱了一些資料。

所謂的中間電視台的廣告標王,最開始的頭一年和第二年,都是被白酒企業獲得了先機。

他們在得到了廣告的加持之後,白酒的銷量甚至完成了近千倍級地增長。

隻不過,由於各種負麵新聞的接踵而至,以及管理的混亂,才讓他們的企業沒有繼續笑下去。

郝莾查到的資料是,之所以白酒企業能夠勝出。

就是因為在混亂的八九十年代,有著一種特別的“酒文化”。

這個“酒文化”簡單來說,就是請客吃飯,就是服從性測試。

就是你想要從我這裏拿到一點好處,你也要付出一點代價。

白酒這個東西好喝麼?

不見得有多好喝。

但是喝多了,酒精成癮了,那也就隻能繼續喝下去了。

整個社會因為錢,仿佛進入了一種很奇怪的社會性實驗裏。

為了錢能夠做出各種各樣的事情,因為喝酒而住進醫院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也不是三個四個。

而是一批又一批,就像是得了癔症一樣。

而在這樣群體性的癔症當中,則有一群又一群人暴富了起來。

而正是因為有著這麼一群因為“酒文化”而誕生的富豪,很多人奔著這個財富神話,才不管是自己有錢沒錢,也要買酒喝。

酒好不好喝不重要,他們都那樣喝了,幾乎就沒有什麼酒好喝。

所以,他們需要購買和喝的酒,沒有什麼別的要求,隻要有兩點就行。

首先,要貴,第二要有知名度。

越貴,就越表示重視,越有知名度,就代表著越多人知道它貴。

這也是在那個時代,為什麼兩個名不見經傳的酒廠,隻要能夠獲得標王這個稱謂,銷量就立刻可以翻著翻往上漲。

郝莾若是從事白酒行業的話,說不得也可以複製一下他們的奇跡。

不過,他們的奇跡走得並不久遠。

這兩家酒廠因為自身產能的問題,適應不了這麼大的市場,因此他們漸漸地使用了貼牌的事情。

也就是說,他們隻提供瓶子和品牌,從外頭收購散白酒進行灌裝。

而要知道的是,隻要賺錢就會有人眼紅。

而有破綻,就一定會被人知道。

連續兩個酒液品牌在當了標王之後都炸雷了。

那些人雖然依舊還有貴和知名度的需求,但是卻把他們的消費傾向,徹底偏向了“不會倒牌子”的五糧台和茅液。

自這之後,哪怕是有許多白酒依舊走著很強的電視廣告的路線,能夠達到的成就相比於這兩個喝道頭口湯的就不是一個檔次。

而華翠樓,如果成為了標王的話,銷量的爆發點在哪裏呢?

在結婚的三金?

在老公送給老婆的紀念?

在男朋友送給女朋友的驚喜?

不,都不是。

和白酒一樣,都落到了禮尚往來上。

如果華翠樓真得能夠取得標王這個位置的話,主要的宣傳話術還是華翠樓的曆史悠久,金子更值錢,送人更有麵子。

並且,在線下的服務,要做好一定程度上的黃金回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