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此道聲音,王安與曹化淳也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彼此對視了一眼,心道救兵來了。
早在王安與朱由校一同從暖閣趕往坤寧宮的時候,王安便派人去慈寧宮請太妃了,萬一坤寧宮中當真有個“三長兩短”,有劉太妃坐鎮,也可周旋一二。
朱由校自然也是聽到了那道聲音,不由得無奈的收回了自己的腿,劉太妃當麵,他倒是不好像剛才那般"肆意而為"。
早在朱由校即位之後,紫禁城中魑魅魍魎橫行霸道的時候,朱由校便請出了這位老太妃,替其看管深宮。
而這位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大明皇室的老太妃也沒有令朱由校失望,曾不止一次的力挺朱由校,甚至曾親自出麵,與朝臣抗衡。
待到朱由校大婚之後,更是毫不猶豫的將手中的權利交予給了皇後張焉,不曾有半點眷戀。
"太妃,您怎麼親自過來了?"
"怎麼沒傳轎輦呢?"
朱由校快走了幾步,提過一名小太監,親自扶持著劉太妃走到白玉階下,方才有些"明知故問"的說道。
同時,不忘恨恨的瞥了一眼從旁訕訕發笑的王安,他知道這定然是自己這位心腹大伴的主意。㊣ωWW.メ伍2⓪メS.С○м҈
“皇後生產,這麼大的事情,老身怎麼能不來?”
慈眉善目的劉太妃此時滿麵紅光,輕輕地拍打著朱由校的肩頭,頗為急促的說道。
"若是皇後肚子爭氣,為我大明誕下嫡子,這豈不是天大的幸事!"
劉太妃曾經親身經曆過萬曆朝的"國本之爭",知曉這場持續了二十多年的鬥爭,對於大明的影響有多麼深遠。
昔年萬曆皇帝因為寵愛鄭貴妃誕下的皇子,福王朱常洵,欲立其為太子,卻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為此,萬曆皇帝曾多年不上朝,借以表達自己的不滿。
而後,雖然迫於李太後以及群臣給予的壓力,不得不於萬曆二十九年冊封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是福王卻是遲遲沒有出京就藩。
直到萬曆四十二年,李太後病逝之後,朱常洵方才出京就藩,朱常洛太子的身份才算徹底坐實。
同樣,正是因為這場持續了二十餘年的國本之爭,方才導致了後續愈演愈烈的黨爭,以及朱由校即位之初東林黨的"眾正盈朝"。
但是,倘若張焉率先誕下嫡長子,那麼這個孩子的地位便沒有人可以動搖。
上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還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武宗皇帝,朱厚照。
"太妃,朕實在是於心難安啊.."
朱由校苦笑一聲,避過了劉太妃話中的重點。
雖然他也希望早日擁有自己的子嗣,但是相比較而言,他更在意自己的皇後。
劉太妃聞言,便是一笑,隻是還未開口,便聽得坤寧宮中傳來一聲急促的尖叫聲,而後便是迅速的歸於平靜。
"寶珠!"
朱由校臉色一變,作勢便要朝著坤寧宮而去。
與此同時,一直緊閉的坤寧宮大門也被突然打開,從中鑽出了一名披頭散發的嬤嬤。
四目相對,而後迎著朱由校有些殷切的眼神,這名嬤嬤緩緩下拜:"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皇後娘娘母子平安,大明後繼有人。"
。您提供大神柯久的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