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
經過數個時辰的發酵,今日早些時候發生在營地外側的狀況已是人盡皆知,就連"汗長子"豪格失魂落魄跌落於馬下的消息都是不脛而走,令得不少韃子都是瞠目結舌。
一些自老汗努爾哈赤時期存活至今的"老卒"痛心疾首,紛紛感歎老汗英明一生,卻是選錯了"接班人"。
如若早早確定由大貝勒代善為大金的接班人,或許他們現在還能安穩的待在赫圖阿拉之中,哪裏像現在這般亡命漠北,甚至就連"汗長子"都會跌落於馬下。
再回想起領兵分道揚鑣,有勇有謀的二貝勒阿敏,這些"老卒"更是滿臉不忿,早知如此,他們倒不如追隨二貝勒而去。
除卻這些"老弱病殘"之外,剩餘的婦孺老幼反應倒是頗為淡然,絲毫沒有將其放在心上。
她們已是有整整兩日沒有見過自己的丈夫或者兒子,尤其是在這人心惶惶的時候,突然得見心心念念的親人,自是喜出望外。
雖然他們不似漢人那般講究"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但豪格終究是"汗長子",大汗令其"巡察"後方,至少讓她們安心不少,不必整日提心吊膽,擔心她們這些"累贅"會被大汗舍棄,任由她們在這茫茫草原之上禦駕親征。
如今這陝北局勢可是有些詭譎多變,雖說大汗口口聲聲保證如狼似虎的官兵已然退軍,籠罩在大金頭上的烏雲已是暫時解除,但大汗近乎於星夜兼程趕路的行為卻是做不得假。
及至如今,縱然是反應再遲鈍的女真韃子也明白一個道理,除卻如狼似虎的官兵之外,就連曾經不被他們放在眼中的蒙古韃子也開始對他們虎視眈眈。
畢竟依著近些天若有若無的傳聞,那三邊總督孫傳庭可是對河套蒙古許以"封王之賞",隻求能夠知曉他們的下落。
如若不是知曉僅憑一人之力,難以在眾目睽睽之下"逃出生天",兼之明廷對他們女真韃子恨之入骨,隻怕早已有"心懷不軌"的韃子投向明廷了。
畢竟明廷許下的賞格實在是太過於豐厚了。
若有可能,誰又願意在這天寒地凍的時節,於茫茫草原之上像無頭蒼蠅一般,胡亂逃竄。
但不管眾多韃子心中作何感想,終於從睡夢中醒來的汗長子不顧渾身上下的酸痛,便掙紮著自床榻上起身,並在幾名親兵的陪同下,有模有樣的開始視察起營地來。
對於"汗長子"的小心思,見多識廣的女真將校自是了如指掌,但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不聞不問,隻是不斷派遣崗哨探查周遭。
早在他們選擇與豪格"撕破臉皮"的時候,便是將一切後果想的清清楚楚。
他們陪伴皇太極征戰沙場多年,對於其心性也是頗為了解,自是知曉皇太極口中的"危機暫且解除"不過是一句搪塞話。
倘若局勢真的盡在大汗的掌控之中,功勳卓著的二貝勒豈會與其分道揚鑣,大汗又豈會星夜兼程的趕路,甚至就連那"大金智囊"範文程都是選擇了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