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京中反應(中)(1 / 2)

"陛下.."

耳畔旁微微響起的輕呼聲令得正在低頭翻閱奏本的朱由校停住了手上的動作,轉而將目光投向身前躬身而立的司禮監秉筆。

"拿來了嗎?"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朱由校拿起了一旁擱置許久,已然有些微涼的香茗將其一飲而盡後,朝著身前的心腹大伴問道。

聞言,司禮監秉筆忙是自懷中掏出幾封奏本,分別擱置在朱由校的案牘前。

這其中,有福建巡撫南居益及兩廣總督胡應台所書的奏本,也有名義上掌管宗藩事務的宗人令所上的奏本。

雖然朱由校麾下迄今為止,僅有皇長子朱慈燃一名子嗣,但對於風雨飄搖的大明來說,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國本"既定,皇弟由檢又成婚多日,朝中自然而然的便是多出了一些令其出京就藩的消息。

前段時間,朱由校乃至於朝廷的注意力盡皆集中在西北民亂以及苟延殘喘的建州女真身上,此番言論雖然偶有提及,但卻算不得"喧囂"。

但是隨著一連串自西北而來的捷報進京,朝中關於令信王由檢出京就藩的聲音便是越來越多。

受這股風的影響,就連於十王府中居住多年,宛若透明人一般,罕有人提及的三位"皇叔"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神宗皇帝膝下共有五名皇子順利長大成人,除卻繼位不足月餘便撒手人寰的先帝以及就藩河南洛陽的福王朱常洵之外,剩餘三位皇子至今仍居住在冗雜的十王府中,無人問津。

如若不是被朝臣提醒,就連朱由校也險些忘了,自己在這世上,還有三位"皇叔"。

沒有理會刻意被司禮監秉筆擺在正中,由宗人令所上的奏本,朱由校徑自拿起了一旁,由福建巡撫南居益所書的奏本,微微眯起雙眼,仔細的閱讀起來。

見狀,司禮監秉筆王安不由得苦笑一聲,微不可察的搖了搖頭,心道這次怕是要讓信王失望了。

就在昨日晚些時候,信王府的總管太監王承恩走了禦馬監提督曹化淳的門路,被帶到了自己身前。

三言兩語過後,王安便是鬧清了這位信王府總管太監的來意,"天子胞弟"自覺繼續待在京中會為深宮中的天子惹來非議,故而想要趁著朝廷於西北取得大捷,蒙古大汗铩羽而歸的當口,出京就藩。篳趣閣

作為朱由校的心腹大伴,王安嘴上雖然沒有多說什麼,但心中卻是樂見其成。

畢竟他可沒有忘記,前兩年京中局勢尚有些詭譎的時候,那位"天子胞弟"在東林黨的蠱惑之下,所做出的一係列違逆之舉。

眼下信王自請出京,倒是了卻了王安的一樁心事。

"鄭芝龍好大的膽子,竟敢賊心不死!"

正當司禮監秉筆思前想後的時候,便聽得朱由校憤怒的咆哮聲自乾清宮暖閣中響起,令其連忙隱去了心中的心思。

"皇爺息怒.."

雖然不清楚福建巡撫南居益在奏報中具體說了什麼,但結合天子的咆哮便是不難判斷,無非是那位新任的海賊王仰仗著麾下船隊的勢力,開始"蠢蠢欲動"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