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前因後果(上)(2 / 2)

隨著自己在"浪灘"聲勢越來越大,各個山賊部落也是注意到了自己,隨後這些人便是不約而同的前來投奔自己,口口聲聲要"壯大義軍"。

但是胡扶紀心中十分清楚,這些殺人不眨眼的亂匪們找到自己的根本目的其實還是為了"招安"。

所說躲在深山老林之中性命無虐,但若有可能,誰又不願意做那出手闊綽的富家翁,誰願意一輩子待在山中,與野獸搏鬥。

但他們這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皆是有著人命在身,被官府通緝,如若沒有特殊情況,幾乎一輩子都擺脫不了此等命運。

但現如今,胡扶紀等瑤民的"揭竿起義"卻是讓這些亡命之徒看到了希望。

不同於他們的"人命在身",胡扶紀等人的揭竿起義不但事出有因,而且其身份也頗為"搶手"。

自太祖朱元璋開國以來,生活在潯州當地的瑤民起義不知發生了多少起,最初的時候朝廷也采取武力鎮壓,但始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為此,朝廷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例如在潯州單獨設立軍陣,用以維係地方平穩,潯州的知州由當地人氏擔任等辦法。

但直到嘉靖年間,朝廷才終於意識到了解決叛亂的辦法,彼時的大明君臣突然意識到,這些瑤民雖然聲勢浩大,但不同於那些動不動便自稱為王的反賊,這些瑤民心中並沒有太大的野心,更沒有想著"某朝換代"的念頭。

從此之後,嘉靖君臣便對生活在大藤峽地區的瑤民采取了異常"柔和"的手段,即便真的有人犯上作亂,也以"招撫"為主。

久而久之,大藤峽居然真的再也沒有發生過瑤民起義的惡性事件,而朝廷付出的代價僅僅是赦免尚未造成太大惡果的"賊首"。

相對應的,朝廷卻是可以省去在潯州當地設立軍隊的開支,從一定程度上又緩和了當地瑤民與官府之間的矛盾。

現如今,這些生活在各個深山之中的山賊亂匪們便是意識到了胡扶紀揭竿起義之後將要麵臨的"招安",這才迫不及待的前來投奔。

正是因為有著這些山賊的投奔,胡扶紀麾下的"義軍"人數方才驟然增長到萬餘人,甚至不少人還攜帶有兵刃。

前段時間,官兵在大藤峽吃的那兩次敗仗,便是拜這些"亂匪"所賜,如若僅靠胡扶紀這等手無寸鐵的平頭百姓,拿什麼對抗甲胄齊全的官兵。

就算官兵們心生同情,故意放水,也不會令得己方產生傷亡。

"胡大哥,咱們兄弟們都知曉你的意思,不行咱們偷偷跟官府談談?"

見得周遭四下無人,"二狗"便是壯著膽子,將壓抑在心中多時的念頭托之於口。

似他們這些老實本分的莊稼漢,哪裏有那般大的野心,竟然想著與朝廷刀兵相向?

他們雖然想將貪贓枉法的潯州知州李達除之後快,但可沒有"某朝換代"的意思。

。您提供大神柯久的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