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半盞試風雨(1 / 2)

“不知道三位怎麼稱呼?”

林立收拾了一下茶桌上先前拍照的各種茶樣、茶餅還有電腦。

入座為三人溫杯泡茶。

“我叫鄭國華,這是我女兒鄭玥,還有小張。”

儒雅中年男人帶著一口廣東腔的說道,卻是讓司機小張露出了詫異之色。

似乎從來沒見過自己的老板如此隨意,一般也隻會說個本人姓鄭而已,這次竟然是連名帶姓。

作為司機的小張可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老板是什麼身份、平常的言行舉止可都是充滿威嚴的氣勢。

怎麼可能這麼隨意?

但似乎從換下了西裝來到福建以後,鄭國華仿佛就放下了一切,不僅沒有了往日的嚴謹反而有種歸隱山林的休閑隨意。

完全沒有集團董事長那股壓迫感。

就像是換上了這一身休閑運動裝一樣的放鬆。

白裙女子鄭玥卻是一笑,似乎很滿意自己爸爸這幾天的心情。

“鄭國華?”

林立心思電轉,還是沒有任何記憶,自己的客戶甚至是網店上的一些客戶林立都想了一遍。

確定了鄭國華不是自己的老客戶。

但林立又能感覺到鄭國華似乎就是為自己的鈺林茶廠而來。

這是一種直覺。

“好字!”

而進入茶室之後,氣質儒雅的鄭國華就目不轉睛的欣賞起林立背後的榜書大字隸書體的‘鈺林茶廠’但更多的是看向了他身後也就是林立正對麵的牆上那幅唐太宗的百字箴言。

魏碑風格的字體更能體現出了唐太宗百字箴言中注重農耕的厚重。

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

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

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

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

這是何等的洞悉之力,這是千古明君體察民情的箴言。配上大刀闊斧的魏碑字體更是將唐太宗的那種氣度顯現出來的磅礴。

林立掛在這裏無論的警醒自己,還是襯托茶室,都展現出自身是在了解人民福祉,關心群眾生活,做到無功不受祿,取本分之財,不貪不沾的意思。

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上更是明清好壞、醜惡、是非,並能時時檢查和改正自己的缺點。

單單這一點就讓鄭國華對林立這個年輕人再次高看一眼。

“鄭先生是書法家?”

林立為三人洗好了茶杯開始泡茶,卻也震驚地發現鄭國華顯然是很懂得書法。

“書法家談不上,也就平時閑暇之餘寫寫字來陶冶情操而已。”鄭國華微微一笑,眼睛還是停留在了魏碑字體的百字箴言上。

“魄力雄強,氣象渾穆,點畫俊厚,結構天成,很得體的一幅作品啊,無論是行文變化、字體結構還是落款。”

“真的是難得一幅好作品,很久沒有看到這種書法大家的作品了。”

鄭國華越看越是喜歡一般地點了點頭,對林立姨丈蔡永的字讚不絕口。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真正懂書法的人都不是大寫特寫的那種,而是更講究行文、布局、結構、甚至是落款跟印章都極有講究。

一幅好書法印章是越少越好,不是蓋的章多就好看。有些人恨不得蓋個比字更大的章在上麵。

那不僅破壞了整體,還有喧賓奪主的意思。

而這兩幅書法卻是得體到讓鄭國華都挑不出任何瑕疵,加上書寫的還是唐太宗的百字箴言,更能體現出魏碑的厚重、農耕的磅礴。

“來,鄭先生,鄭小姐,小張,這是今年的頭采銀針,請。”林立是深深知道自己姨丈的書法造詣,但也沒有刻意的去吹噓,而是含笑為三人倒上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