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藐視讀書寫字,將學習文化看成是教職人員該做的事情,那些出身貴族的男子從小就接受訓練,以完成他們一生中唯一該做的事情,那就是戰鬥。
這就是所謂這個時代,日落之州的騎士精神。
在李敬看來,就是一群蠢貨。
可是他不得不承認,一種對暴力的崇拜下的騎士精神培養出歐洲人崇武好鬥的民族天性,
這種民族天性,讓完顏宗翰的金軍,也吃過苦頭。
也僅僅是苦頭而已。
猶如曆史上宋朝,打過幾場勝仗,在潰敗的大勢前,於事無補。
很重要的原因,不管是英格蘭也好,神聖羅馬帝國也好,沒有足夠的鋼鐵資源裝備鎧甲。
即便是橫跨英吉利海峽的諾曼底帝國,最精銳的鎧甲部隊和騎兵,加上貴族的豪華武裝,也僅僅兩三萬人而已。
其餘大量的平民軍,根本沒有資格戴甲。
即便有了戰功,國主也隻會所屬封建主的公爵,伯爵,男爵等貴族身上,也無法改變平民的地位。
“日落之州這種重視血脈,貴族之間相互聯姻的方式,玩的一點都不高級,我華夏族百姓,族上誰家沒闊氣過?”
聽著李敬給宗澤,朱璉,趙佶他們介紹歐洲社會和軍事基本情況。
韓世忠很鄙視。
照歐洲這樣的製度,他一介草根,即便戰功赫赫,也沒有出頭之日。
宗澤他們啞然失笑。
“還是我華夏人信奉帝王將相,寧有中呼來的比較高級。”
聽李敬調侃一句,韓世忠連忙附和。
“就是!遼陽王,臨王一身好武功,也都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血戰殺出來的王位,誰都羨慕,誰都服氣!”
“良臣,李敬說的是日落之州的情況,不幹我大宋的事,接下來的仗,你們要是打的漂亮,保持地中海這種碾壓之勢,朕諫言太後,給你封王!”
韓世忠對趙佶的感覺很複雜,埋怨多餘喜歡,隻不過他精通世故,被王淵等人壓製這麼多年,還能脫穎而出,絕不會表露心態。
他萬萬沒想到,趙佶居然能這麼說。
連忙躬身給趙佶行禮,表示感謝。
倒是宗澤再次出言提醒即將出征的韓世忠和劉錡。
“良臣,信叔,你二人在宋人之中,算是身高體壯,放在日落之州這白色人種當眾,就相對普通了,他們普遍比我宋人要高,要壯,仆從軍與之群毆,若不是占著軍械之利,根本占不了上風!”
從一項對公元1050年至1550年間的大量英國墓地的發掘調查報告計算可得,8494具男性骸骨的平均身高為171cm,7929具女性骸骨的平均身高為159cm。
盡管宗澤沒有統計過宋人平均身高,可是根據攻陷的海港城市看來,這個身高高度,比宋人平均身高差不多要高3-5公分。
體格大,力氣大,尚武。
在宗澤看來,日落之州那些精銳軍,不比草原上的西夏,遼國的騎兵差。
“宗帥,仆從軍那也叫軍?”
韓世忠,劉錡都是李敬修改大宋欽命軍訓練大綱最忠實的擁護者。
兩人自認為所部兵力即便比不上靖字軍,也絕不會比康勝武三軍差。
尤其是劉錡所部,基本上吸收了汴梁,河北義軍的精華。
千裏挑一的兵。
“信叔,不是這樣的,地中海東中西三路大軍登陸,我大宋將士僅傷亡不到百人,宗帥的意思,是讓你們多動腦子,充分利用仆從軍,十字軍俘虜,動腦筋運用好相應的戰術,管理好那群仆從軍,避免我宋軍的傷亡!”
別看曾經替宗澤在汴梁坐鎮。
因為沒有參與過勤王之戰,宗澤對他也沒有提攜之恩,反倒是李敬在二龍山對他有救命之恩,所以他對宗澤尊敬,遠不如對李敬。
聽李敬解釋以後,劉錡連忙抬手致歉。
“宗帥,卑將魯莽了,請宗帥責罰!”
登陸以後,西路軍打的並不順利,那些教堂的傳教士,因為教廷被攻擊,紅衣主教被審判,近乎瘋狂的發動民眾抵抗。
宗澤也剛接到戰報,還沒有給兩人通報戰局。
“大宋軍的捐軀,都出現在西路,老臣老了,受不了將士捐軀,你們兩都是太後的愛將,本王也希望你們沉著鎮定,繼續拜占庭和三島之戰不死一卒的戰績,百戰百勝,不要落人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