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笑道:這是小把戲,這是後來人為了防止古硯被損壞,而在外麵燒了一層蠟,以此保護古硯的。
和珅笑道:還好皇上睿智,果然一眼就看出真假來了,不然奴才可真是冤枉了。
你看這玩意在奴才手裏,就沒有被發現,到了皇上手裏就被發現了,皇上果然是真龍天子啊。
紀曉嵐無語的低聲對和珅問道:和大人,那硯台上的蠟是你自己燒製的吧,我老紀就這麼傻傻的,給你當了一回反麵教材了。
和珅笑道:是啊,就是我,燒製的。
乾隆笑道:和珅進獻古硯有功,賞黃馬褂一件,紀曉嵐嘛,才疏學淺,險些誤導朕,就罰你為和珅更衣吧。
和珅高興的笑道:謝皇上隆恩。然後對紀曉嵐說道:老紀那就麻煩你了。
紀曉嵐自然是百般推脫,最後看乾隆不高興了才說道:皇上,臣也發現了一件東坡之物,還沒有來得及購買,那地方就隻有微臣知道,臣怕去晚了,就沒有得賣了。
乾隆一聽就問道:確定是東坡之物,隻有你知道?
紀曉嵐趕緊說道:是的,皇上。
乾隆說道:那你趕緊去,別被人買走了,買回來就功過相抵了,買不回來你就看著辦?
紀曉嵐馬上說道:微臣要是買不回來就給和大人更衣脫靴。
然後就不顧這時候還在上朝,急急忙忙的跑了出去辦事。
和珅鬱悶的回到朝班裏,乾隆問道:諸位愛卿還有事情嗎?
永誠站出來說道:回皇上,臣有關於宗室子弟的事情要啟奏。
乾隆說道:準了,說吧。
永誠說道:皇上,自從我大清入關以來,八旗子弟繁衍茂盛,太祖為獎勵八旗子弟的功勞,讓其不得生產,由朝廷奉養。
這事情在入關後,在當初倒也不是什麼大事情,因為當初也就幾十萬旗人入關。
但是經過上百年的休養生息,旗人不事生產,隻負責繁衍後代,目前已經幾百萬人口了,朝廷也已經有些吃力了。
乾隆盛世都這樣了,要是再經過百年時間,那時候的朝廷如何供養幾千萬的旗人,到時候朝廷還能拿什麼來供養他們。
而他們不工,不商,不農,隻會鬥雞,遛狗,到時候他們要怎麼負責養活自己呢?
所以臣請皇上和眾位大臣,思考一個周全的對策,另外其中有個別宗室子弟,整天在京城惹是生非,欺行霸市,導致京城治安混亂。
臣的刑部和順天府,步軍統領衙門都已經有很多這種案子了。
但是由於牽涉到了宗室,所以辦事的官員,也都隻能把這個案子壓了下來,但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宗室的責任是為朝廷培養人才,而不是為朝廷製造民怨的。
最近有些有理想有抱負的宗室,跟臣提出,希望朝廷能讓他們到邊關殺敵立功,鎮守我大清的江山。
臣也不敢答應他們,但是答應了他們把他們的想法,彙報給皇上知道,不知道皇上有何打算。
滿朝的文武大臣都驚訝永誠會提出,這麼一個尖銳的旗人問題。
負責宗人府的誠親王更是沒有想到,心裏暗罵這小子,有這種事情先跟大夥通通氣嘛,就這麼突然的提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