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國笑道:王爺好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意境了,我們讀書人的本色,心國佩服了,那咱們今天不談當朝,咱們論三國。
咱們也長歌當嘯,豪氣衝天,青梅煮酒論英雄,當年曹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不過咱們這裏可沒有酒。
永誠笑道:上酒,咱們也來個青梅煮酒,醉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丫鬟們趕緊就去準備美酒佳肴去了,永誠說完之後,大家都叫好,李子卿問道:王爺熟讀三國,之前還做出了曆史的天空來概括三國,子卿想問王爺對於劉備,曹操,孫權更喜歡誰?
永誠笑道:說實話,三人都不是合格的君王,所以才導致了三國是三分天下,三人身邊可以說是謀士如雲,武將如雲,卻不能統一三國,而導致最後三分天下。
劉備看似明君,一心為民,不過是收攏人心的手段而已,在真正的謀士麵前當真可笑,身邊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卻依然是常敗將軍,直到諸葛亮出山,才得以保全而已。
諸葛亮雖然聰明,但是也小氣,獨攬大權最後被累死,劉備陣營中武將以關羽為首,文臣又以諸葛亮為首,其他人很難得到晉升,就連趙子龍這等大將,也隻能在關羽,張飛死了之後才受到重用。
如果三人中一定要選一人,那非曹操莫屬,曹操可以用盛世之宰相,亂世之梟雄來形容,不過他出身不好,當時東漢末年宦官當政。
天下人都懼怕討厭宦官,而曹操偏偏是宦官之後,從而導致了很多大才,為了名聲不願意投在其門下,即使這樣他依然是三國最大的諸侯,手底下猛將入雲,謀士如雲。
不過他也自負,從來都是乾綱獨斷的,而很少聽信謀臣之言,如果要不是頭疼病發作過身了,那他是最有可能統一三國之人。
孫權一方偏安一隅,不敢進兵中原,曹操跟劉備都不擅長水戰的,所以他才能得以保全,也是三國三方中實力最弱的一方,最後更是在諸葛亮提出的連孫抗曹中。
吳國水軍大都督周瑜,跟蜀國丞相諸葛亮提出了火攻,以蔣幹盜書反間計火燒八十萬曹軍,而使得曹軍元氣大傷,不過周瑜小氣,不能接受諸葛亮比他聰明來著,而被活活的氣死。
永誠給大家講了一個不一樣的三國,封建社會消息不發達,消息不靈通,大家很難聽到這麼詳細的介紹,包括四大才子,一個個都聽得是津津有味的。
就這樣大家你問我答,我問你答,現場也是熱鬧不已,準備的筵席,大家興趣都不大,匆匆的填飽肚子,又開始聊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