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太太把給大兒媳婦的雞湯和肉單獨盛了出來,又預留了晚上的湯,將剩下的雞湯和雞肉端到了桌子上,現在天氣熱,東西留不住,李麗把飯盛好,看到桌子上的雞肉,就找到劉老太太,“娘,怎麼把給大嫂下奶的雞湯給端到桌子上了?咱們少吃口沒事的,可不能缺了大嫂的。”
“已經給老大家的留出來了,現在天氣太熱,這些吃食放不住,要是放壞了,就更心疼了。就算你們不吃,四個皮小子還是要吃的。”
“好的,娘,那我把這個青菜炒出來就吃飯。”
李麗開始燒火,快速的翻炒青菜,吃完飯,還能午休一會,下午還要上地的,大嫂生了雙胞胎,得做個雙月子,要不對女人不好,地裏的活,得加速點幹完,要不等天氣再熱些,會中暑的。
劉家人口簡單,劉老漢兒是早年逃荒來到這青山村的,在逃荒的路上和家裏人走散了,來到這青山村的時候,差點餓死,被一個無子女的寡婦養大的,他義母說起來也可憐,他爹娘就她一個女兒,偏偏還去的早,是靠著從宮裏村出來的老繡娘姨母養大的,她姨媽特意將她嫁到本村裏,好照看一二,結果在她丈夫被征兵不久,她姨母就得病去了,寡婦夫家姓劉。
剛剛成婚就被朝廷征兵,一去再也沒回,夫家人覺得她克夫,就將他給趕了出來,欺她家沒人撐腰,銀子田地都沒給她,她一氣之下,帶著丈夫的牌位與夫家的人斷絕了關係。
還好她有一手好的繡活,也有之前姨母留給她的屋子和一些財產,倒也能養活自己,撿到他以後,因為和丈夫感情很好,沒有再改嫁,就跟著夫家姓劉了,也上了夫家的戶籍,也算是給丈夫留個後,日後給自己和丈夫清明節祭拜的義子。
劉老漢兒本名叫劉根生,取了隔壁林家村的林招娣。
生了老大劉明東,老二劉明北。
老大劉明東娶了劉老太太本家的侄女林春梅,生了三兒一女,六歲的劉家生、四歲的劉家成、劉家新,女兒劉若若。
老二劉明北娶了河口村的李麗,生了兩個兒子,五歲的劉家榮、兩歲劉家福。
自從嫁進劉家,李麗和林春梅兩妯娌從來沒有攀比過,畢竟自己家的男人對自己好,公婆也從來不插手自己兒子的小家,每次生完孩子,都是做完整月子,婆婆從來不會厚此薄彼,不管是不是在搶收,還是寒冬臘月,自己嫁進劉家,也算是嫁進福窩裏了。哪裏來的時間去搞事情,更何況大嫂又是生下劉家的長孫女。
這樣自己男人也不會再繼續催著自己生女兒了。
吃過午飯,都各自回房間休息了。
劉老大帶著兩個兒子回到屋子裏也沒有休息,一直在盯著自己家的小棉襖,嘿嘿傻笑,林春梅看著自己男人笑的跟個傻子似的,也跟著一起笑。
劉家生和劉家成圍著劉老大看弟弟妹妹,劉家生問“娘,弟弟妹妹取名字了沒有?”
“取了,在弟弟妹妹還沒出生的時候,你爺就托人給取好了,弟弟叫家新,妹妹叫若若。”
終於舍得放下小棉襖的劉老大,開始關心媳婦了,“這名字很好聽,閨女的聽著像是大家閨秀的名字,媳婦,辛苦你了。”